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7月12日至8月20日共40天)即將來臨,持續的高溫難免會對人體造成影響,使人極易中暑。近日,記者在走訪梅城的大街小巷時發現,許多店鋪開始陸續提供免費的開水和涼茶,供過往市民飲用,讓市民在解暑降溫的同時,感受到炎熱天氣下的絲絲涼意和暖暖愛心。(7月7日《梅州日報》)
烈日炎炎,酷熱難捱,一杯涼茶,何其珍貴。不少市民表示,最近天氣悶熱,在戶外行走容易出汗、口渴,而沿街店鋪提供的免費涼茶就成了市民們的“休息補給站”。這樣的貼心服務,讓大家真切感受到社會的溫情,感受到這個城市的溫度,這也是一座城市文明進步的體現。
根據醫學常識,氣溫超過37℃,人長時間在戶外勞動或處于酷熱中,極有可能中暑。然而,許多人或因職責所系,或因生計所需,仍需走出家門、直面高溫,社會各界應該積極“送清涼”“獻愛心”。不難發現,一些城市每年在這個時候,都有市民主動支起茶攤,為過往市民提供免費開水和涼茶。比如,杭州市上城區一位叫顧忠根的老人,他的免費涼茶每年入伏開張、出伏收攤,已經擺了40多年,被譽為杭州的“最美涼茶”。在顧忠根老人的愛心感染下,許多曾經喝著免費涼茶的人,如今慢慢成了幫助顧忠根老人將愛心傳遞下去的“接班人”。
愛心是可以感染和相互傳遞的。免費涼茶的社會意義與道德價值,不僅僅在于自己“送清涼”“獻愛心”,而在于以這種愛心感化和溫暖更多的人,形成一股文明的清流。人們常常感嘆世風日下,尤其需要這樣“滴水穿石”“鍥而不舍”的努力,傳遞人間溫情,彰顯道德之美,激活社會正能量。而當愛心四處涌動時,無疑會蕩滌人們的心靈,引發人們的共鳴,讓更多人在良善與狹隘之間選擇良善,在愛心與冷漠之間選擇愛心,在行動與猶豫之間選擇行動……
事實上,梅州的免費涼茶也是從“一枝獨秀”到“一片森林”的。去年8月,有市民向媒體反映,不知道哪位好心人,每天都會煮一桶涼茶放在巷道口給路過的市民喝。說到這個涼茶檔,不少路過的市民都點贊稱好。記者經過多方打聽,終于找到了這位愛心人士。原來是一位已經六十多歲的陳伯及其一家人煮出來給大伙喝的,而且也已經堅持了多年。現在,我們欣喜地看到,這樣的愛心傳遞到了梅城的大街小巷——梅州的街頭免費涼茶,也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
街頭免費涼茶的事雖小,卻體現了一座城市的文明細節。我們要為這樣的正能量點贊:倘若人人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一己之善衍成大愛,城市文明的溫度就會不斷得以提升。(泉州市文明辦 付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