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連江縣“又溪”獎學金頒獎現場?? 連江縣委文明辦供圖
文明風8月21日訊? “當晚,縣慈善總會坑園鎮教育慈善基金捐款10萬元,來自社會各界的愛心人士和企業慷慨解囊,為家鄉教育事業和坑園學子成長獻愛心,籌得愛心善款18.08萬元。”對于8年前縣慈善總會坑園鎮教育慈善基金和福建省申遠新材料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獎助金發放儀式上的這一幕,坑園鎮宣傳委員楊為金記憶猶新。
社會力量捐資助學蔚然成風 ?
8年來,每年8月,坑園鎮如期舉行獎助金頒獎儀式,獎勵優秀學子。今年是慈善總會坑園鎮教育慈善基金獎助金頒發的第八年。八年來,該教育慈善基金以獎優、獎教、扶貧、助教為主線,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共發放178.732萬元,受益人員達2000多人次。慈善總會坑園鎮教育慈善基金為坑園鎮的15名優秀教師、8名一類校錄取任課教師、33名優秀學生頒發獎教獎學金,為59名貧困學生發放了助學金,獎助金額總計17.68萬元。
會上,坑園鎮黨委政府向福建申遠新材料有限公司以及支持坑園鎮教育事業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感謝,希望受獎勵資助的學生及教師群體揣一顆感恩之心,積極進取,回報社會,回報家鄉。 同日上午,下宮鄉舉行2019年度獎教獎醫暨中高考優秀學子表彰大會。大會現場共頒發獎勵金17.4萬元,對今年考錄碩士研究生的1位下宮籍優秀學子、2019年高考中取得優異成績的41位優秀學子、中考錄取重點高中的7位學子和立足邊遠、辛勤付出、無私奉獻的5位優秀教育工作者及扎根基層,服務基層的5位優秀醫務工作者進行表彰。
尊師重教的良好傳統,引導居民重視教育、尊重人才,也激勵著我縣各個鄉鎮子弟發奮學習、立志成才。
鄉賢帶頭,成立教育促進會捐款過千萬
如何改變鄉村落后的基礎教育,恢復鄉村文化生態,這就需要民間力量具體而微、堅韌不拔的長期介入——助學助困、獎優獎教、提攜人才、回報桑梓……連江縣透堡鎮的他們不約而同地踐行著陶行知、晏陽初們的信條: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17年來,連江縣透堡同心教育促進會踐行慈善精神,拓展服務領域。每年8月底各學校開學之前,透堡同心教育促進會都會舉辦例行的助學獎優大會,資助與獎勵新晉錄取的優秀大學生。每個學年,都會以“校長基金”獎勵優秀教師。每年教師節前夕,都會組織人員前往各學校慰問教師。每年“六一”節期間,都會組織人員前往各小學參加學校組織的師生座談會與文藝演出等,并為孩子們送上節日的問候與學習用品。每學期初,透堡同心教育促進會都通過各村委會、老人會推薦,對當地的孤兒、單親家庭、殘障、重病以及低保、計生優撫戶的學生分等級進行資助。
據了解,連江縣透堡同心教育促進會成立于2002年,是由楊孝梁、楊孝鏡兩位愛心企業家捐資200萬元,匯同28位熱心家鄉教育事業的愛心人士共同發起成立的一家以發展鄉鎮教育為宗旨的慈善組織。截至目前,同促會已累計籌措公益資金超三千萬元,投入2000多萬元用于透堡鎮各項公益事業。2016年被民政部評定為連江縣“5A”級社團組織。隨著教育投入的逐年增加,在透堡同心教育促進會的鼎力支持下,透堡鎮中小學的基礎設施建設與教育質量顯著提升。尤其是透堡中學的中考成績,已連續4年名列全縣27所公立學校前茅,被評為市級“文明學校”。
獎勵的激勵力量是巨大的:學子們感受到了家鄉父老的關心與期盼,紛紛表示會繼續努力,將來為家鄉做出貢獻。
兩岸攜手,重教獎學,一路芬芳兩岸情
連江縣 “又溪”獎學金系我縣旅臺鄉親為紀念鄉賢吳兆濂先生,獎勵品學兼優的學子而設立的獎學金。每年頒獎大會之前,臺北市福建省連江縣同鄉會就開始籌集獎金。熱心鄉親,奔走呼吁,旅臺鄉親相互交流,關心家鄉。評選、頒獎之時,同鄉會都派代表趕來參加,傳遞親情,勉勵學子,激勵后昆。
每年頒獎大會都由縣政協組織,縣委統戰部、宣傳部、教育局、“又溪”獎學金評委會成員、臺胞代表以及社會名流參加,新聞媒體及時報道頒獎大會情況。“又溪”獎學金影響日益擴大,每年的頒獎大會,成為連江縣教育界的一大盛事,成為連江群眾議論的熱點話題。并演繹為兩岸密切關系的有力紐帶和亮麗風景。
28載春華秋實,“又溪”獎碩果累累。當年“又溪”的獲得者,許多都已走上社會,成為各界的精英。曾任馬祖高中校長曹金平先生說,“相信二十多年前那些受獎的學生,現在必是社會上優秀干部或是各行各業的領軍人。”比如,1994年“又溪”獎獲得者林海,現任新西蘭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經濟金融學院金融學副教授。同年“又溪”獎獲得者鄭鴻亮,曾被評為山東省“海外高層次創新人才”、“泰山學者海外特聘專家”。等等。據不完全統計,走上工作崗位的“又溪”獎學子,80%成為單位的骨干或行業的精英。
“又溪”獎這份跨越兩岸、傳遞鄉情的紐帶,不知激勵多少學子心懷感恩,奮勇向前。2011年“又溪”獲得者孫焜在獲獎感言中寫道說:“又溪”獎學金對我們來說,不僅僅是一種榮譽,更重要的是,它讓我們懂得感恩,懂得回報。
我們相信,“又溪”獎將會進一步營造我縣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促進我縣文化教育事業發展繁榮和連馬、連臺關系的密切融洽,更會喚起鄉人熱愛家鄉、回報家鄉、建設家鄉的情懷。
讓崇文重教的鄉風薪火相傳
成立基金,助學子、獎優生、聚良師……在連江,從鄉鎮、企業到居民,重教興學成為共識和行動,并延續多年,形成鄉親尊師重教、后輩勤學上進的良好傳統,崇文重教的家風、鄉風代代相傳。
連江縣上下以實際行動涵養了興學重教的人文環境,引導各家各戶熱心教育、培養人才,學有所成的連江子弟或回來為家鄉發展做貢獻,或接過先輩們興學助學的接力棒,為家鄉教育出錢出力,無疑將為連江未來可持續發展助力,讓鄉村振興更有品質。
(連江縣委文明辦報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