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臺上歌舞飛揚。 華安縣委文明辦供圖
文明風11月5日訊 (通訊員鄭藝勇)近年來,華安縣新圩鎮官畬村圍繞“一革命四行動”,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突破口,加快建設鄉村振興示范樣板,培育文明鄉風,提振畬村“精氣神”,先后獲得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省級文明村、省級生態村、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省市縣先進基層黨組織、四星級鄉村旅游村等榮譽稱號。
干凈整潔的道路環境。 華安縣委文明辦供圖
支部引領“三聯創”,環境整治走前頭
以前,官畬村是閩南典型的畬族窮村,交通閉塞、資源匱乏,村民靠借靠賒度日,“賒村”山寨窮得出名,更是人畜混居的“臟、亂、差”之村。官畬村黨支部在福建省率先摸索創造了“三聯創”黨建工作模式,通過“黨支部聯合黨員創優”“黨員聯合群眾創業”“黨群聯動文化創美”,打造了一個廉潔和諧的班子。
在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支部始終走在前列,帶頭示范引領。比如,以前因制茶需要搭蓋鐵皮,為了推進農房整治,村兩委以身作則,率先示范,帶頭拆除自家的鐵皮搭蓋,贏得廣大村民的支持和好評。目前,村里正在對最后的10棟房屋外立面進行改造,不久將全面消滅裸房,新建房屋將按統一風格進行外立面裝修。另外,全力推進村主干道弱電下地工程,消除“空中蜘蛛網”。
官畬村村規民約。 華安縣委文明辦供圖
村規民約倡新風,群眾參與機制佳
官畬村風景優美,生態宜居,有2000多畝生態林,村民恪守延續了300多年的護林約,守住了綠水青山。在繼承和發揚祖規族訓的同時,制定了產業公約、環境衛生公約、旅游公約等一系列村規民約,并制成童謠,對山歌唱童謠,引導畬民遵規守紀。值得一提的是,村里還時常響起支部書記的“大喇叭”,原老支書藍金福經常通過廣播喊話,開展思想教育,引導村民講衛生、愛環境,為守護特色畬寨喊出“好聲音”,傳播“正能量”。
村民共建畬寨。在村莊保潔上,廣大村民響應號召,主動參與,自覺做好門前屋后環境整治。近年來,全村村民無償讓出原來的舊豬圈、破牛棚、破房子、菜地等,共免費供地200多畝,建成了畬族風情廣場、綜合服務中心、瓢蟲屋、省級生態旅游道路等一大批村級公益事業。另外,村莊內禁養生豬和雞鴨,每月投入1萬多元進行村莊垃圾收集保潔,做到村收集鎮轉運,生活污水通過三格化糞池后,再統一收集到污水處理站進行處理,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管護長效機制基本建立,農村人居環境質量全面提升。
村企合作促多贏,文化生活樂淘淘
2018年,引進漳州旅投集團,簽訂了官畬景區合作開發協議,在官畬村特色村寨原有投資基礎上再投入2000多萬元,進一步提升官畬風景區品位,并于2019年正式對外開放。現在,旅游產業已逐步成為村集體和畬民收入的另一重要來源。畬民經營的特色小吃、特色商品店30多家,農家樂8家,民宿4家,外出打工的村民全部回鄉創業,僅在旅投公司就業的就有70多人,村集體每年可受益上百萬元。
生活富足了,精神也豐盈起來。近年來,村里各類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逐漸完善,建成畬族文化陳列館、畬寨文化長廊、畬族風情廣場、農家書屋等場所,打造高配版村民精神家園。每天傍晚,鳳凰臺上都會上演純粹的畬歌和原生態的畬鄉風情舞蹈,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人聲、歌聲、笑聲,聲聲入耳,村民聚在這里唱山歌、跳畬舞,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讓畬民笑容滿面,讓整個官畬村滿溢和諧、文明之風。( 華安縣委文明辦 華安縣新圩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