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馬甲、藍馬甲、綠馬甲各色服裝編織成轄區(qū)一道靚麗風景線,進一步筑牢疫情防控防護網。鼓樓文明辦供圖
文明風3月5日訊
文明勸導一小步, 防控疫情一大步。
一臺便攜式音箱、一個紅袖章、一件紅馬甲、一頂紅帽子,這是福州市鼓樓區(qū)疫情防控志愿勸導隊的服務“標配”。疫情之下,他們是城市安全的“守護者”,友善給予每位市民“溫馨提醒”,他們所經之處,人人自覺地戴上口罩,“未見其人,先聞其聲”是他們的特色,你瞧,整齊的隊列、踏著矯健的步伐,疫情防控勸導隊來了……
火速集結,志愿精神點亮防疫路
因為小區(qū)封控管理,產業(yè)復工在即,為繼續(xù)筑牢一線防疫網,進一步幫助解決街道、社區(qū)人力不足的問題,鼓樓區(qū)居民群眾火速集結,自告奮勇,挺身而出加入防疫志愿服務隊伍,如今鼓樓區(qū)十街鎮(zhèn)皆成立防疫宣傳文明勸導志愿服務隊,細分到69個社區(qū)也都有了防疫文明勸導小分隊。
3月4日,由福州市五鳳街道與福建省曙光救援隊共同組建的街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督導隊正式成立。得知消息的小區(qū)業(yè)主,爭當抗“疫”志愿者,主動參與防疫服務。這支防疫志愿勸導隊的成員,由福建省曙光救援隊的隊員、轄區(qū)的居民、街道黨員干部共同組成,隊員平價年齡在50歲以上,對在公共場所不戴口罩、扎堆聚集的市民予以勸導、疏散,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宣傳工作,幫助部分市民克服麻痹思想、厭戰(zhàn)情緒、僥幸心理、松勁心態(tài)。
志愿者,挺身而出的平民英雄
“哪里有志愿者,新時代文明實踐的種子就播撒在哪里”。福州市鼓樓區(qū)五星級志愿者呂運贛在朋友圈、微信群里發(fā)出號召,不少退休老黨員帶頭報名,積極響應倡議,參與志愿服務。呂運贛說“新時代的志愿精神就是社會有需要的時候站出來!我是一名志愿者,雖然不能上前線去,但是也想盡自己的一份力。這里的志愿者,都是主動要求參與防疫勸導工作的,雖然勸導隊隊員普遍年事已高,但是他們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構筑起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力量。”
從1月28日起,福建省曙光救援中心志愿者服務隊的志愿者們便一直服務于福州市各個基層,隊員們年齡跨度從50后至00后不等,是來自工廠、企業(yè)、政府部門、學校、醫(yī)院等各行各業(yè)的廣大社會志愿者。“我們一直在做抗擊疫情的應急救援志愿者活動,有強大的、專業(yè)的志愿者團隊,革命N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現在正是我們每個‘小我’挺身而出的時候,我們每一名志愿者都希望為一線防疫工作盡自己的綿薄之力。“大隊長余建明由衷地說道。
方言廣播,防疫勸導接地氣更有人氣
“定定在家莫出門,稠稠通風勤洗手,謠言不聽更不傳,緊急出門著戴口罩……”連日來,防疫志愿勸導隊所到之處,“福州方言”、“普通話”最新疫情信息及防控知識輪番飄蕩在城市上空。“這次的病毒聽說很厲害,一開始我不知道怎么防護,又聽不懂普通話,心里非常緊張。后來通過方言廣播,跟著里面的內容學,按照廣播里教的做,現在已經知道怎么做好防護了,我還會叮囑家人和朋友少出門不要聚餐聚會,出門一定要佩戴口罩,這樣的宣傳效果特別好。”市民張依姆說。
在福州溫泉街道,每個社區(qū)也有這樣一支防疫文明勸導小分隊,標配“小喇叭”在手,白馬甲、紅馬甲、藍馬甲各色服裝編織成轄區(qū)一道靚麗風景線,進一步筑牢疫情防控防護網。“戴口罩,少出門,勤洗手,多通風”,每當這熟悉的小廣播響起,瓊河社區(qū)的居民們就知道這是社區(qū)文明勸導小分隊又出來巡街了。瓊河社區(qū)副書記劉美英一手拿著小喇叭,一面警覺地查看轄區(qū)沿街各店面是否按要求做好相關宣傳及防護工作,路上的行人是否佩戴口罩,有沒有扎堆聊天的大爺大媽……這樣的宣傳方式入千家萬戶,戶戶聽得懂,既及時又接地氣,居民們紛紛表示,喇叭聲響起來,倍感安心。
截至目前,福州市鼓樓區(qū)已成立近百支防疫宣傳文明勸導志愿服務隊,活躍在各街道社區(qū),行走在大街小巷,他們邁出文明勸導一小步,成就防控疫情一大步。當疫情一天不結束,勸導工作就一天不停歇,全民志愿戰(zhàn)“疫”,守望相助,不獲全勝絕不輕言成功。(鼓樓文明辦報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