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春來到,花明柳媚,生機盎然。在第32個愛國衛生月來臨之際,福建三明市委文明辦把愛國衛生運動與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有機結合,通過潔家園、去陋習、強防護、滅蟲害、促健康等舉措,在全市集中開展“清溝掃地擺整齊 清清爽爽過日子”清潔家園行動,全方位多層次推進愛國衛生運動,為美麗家園建設添磚加瓦。
清溝掃地滅四害 家鄉顏值俏起來
將樂縣水南村志愿者開展清溝除草行動。
大力組織實施“清溝掃地擺整齊 清清爽爽過日子”整治活動,集中開展村莊清潔行動,突出清理房前屋后死角盲區。對城區的背街小巷、城中村、城鄉結合部、老舊居民區等區域填平洼地、疏通溝渠,清除各類積水和垃圾雜物,清理蚊蟲孳生地和衛生死角。
梅列區百姓護河隊開展護河行動。
開展“護河行動”,守護盈盈綠水,營造健康整潔的衛生環境。
把持續推進“廁所革命”作為城鎮鄉村人居環境改造的一項重要民生工程來抓,進行農村廁所無害化改造工作,實現農村廁污一體化無害化處理。
泰寧“千年古村”大源村成為全縣首個垃圾分類試點村。
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是做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關鍵,結合當前垃圾分類形勢,各地因地制宜開展垃圾分類工作,將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分類放入不同顏色垃圾桶,有害垃圾單獨裝袋,倡導源頭干濕分離,就地分類減量,實現專人處理、定時回收,便于規范管理。
從城區到郊區、從住宅小區到村巷院落,清江水清河暢,岸綠景美;街道通暢有序、干凈整潔;公園綠樹成蔭,鳥語花香……愛國衛生運動再次刷新家鄉“顏值”。
清潔家園大掃除 眾志成城齊防疫
目前,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穩妥有序推進復工復產、保障生產生活秩序已成為工作重點。在工業園區,安排消殺車輛每天對人流量、車流量較大的公共區域進行消殺防疫,保障企業和市民的健康。
永安市教師志愿者進行疫情防控校園消殺。
隨著高三、初三學子返校復課,三明市各級文明校園黨員志愿者圍繞抓好校園疫情防護,保障師生身體健康,開展復學前校園清掃消殺志愿服務活動,以干凈、整潔環境迎接學子復學。
在鄉鎮農村,衛生條件較差、安全意識薄弱,各級文明單位志愿者結合“清潔家園”活動,走入村居,開展衛生消殺志愿服務活動,村民們紛紛點贊并說道:“現在疫情蔓延,打掃好村莊衛生,保持人居環境清潔,也是防范病毒傳播的有效措施。”
擺脫陋習保健康 文明習慣塑“氣質”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工作時強調:“堅持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這不是簡單的清掃衛生,更多應該從人居環境改善、飲食習慣、社會心理健康、公共衛生設施等多個方面開展工作。”
“清溝掃地擺整齊 清清爽爽過日子”清潔家園行動不僅是一次集中整治行動,而是通過常態化活動開展、宣傳教育、群眾參與逐步轉化為行為自覺。
志愿者入戶宣傳愛國衛生運動月相關知識。
三明市委文明辦組織各地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走上街頭、走進村居,組織開展環境整治、培訓講座、入戶宣傳等志愿服務活動,帶頭實踐新文明,杜絕源頭污染,提升群眾環保意識,為清潔家園大行動取得切實成效加入“推進劑”。
泰寧縣新橋鄉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向村民介紹垃圾分類方法。
志愿者們懸掛橫幅、粘貼宣傳標語、分發宣傳手冊,引導動員群眾做好房前屋后環境衛生,營造人居環境衛生整治人人有責、人人整治的良好氛圍。同時開展愛國衛生知識宣講,營造濃厚氛圍,利用鄉村廣播站、商鋪LED屏、戶外廣告牌、新媒體平臺等陣地廣泛展開宣傳,號召大家堅決摒棄不良衛生習慣,倡導居民養成使用公筷公勺、實行分餐制、杜絕食用野生動物等社會新風尚。
永安市成立多支社區文明勸導服務隊,對社區居民、餐飲門店開展生活垃圾垃圾分類管理宣傳,促進居民群眾養成健康生活方式。(圖文來源:三明市委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