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流穿村而過,景色優美。 來源:福州晚報
文明風7月9日訊 “文武河畔喲,好家園;綠水西流喲,谷幽蘭……”站在羅源縣飛竹鎮斌溪村的月爿山上,余朝申凝視著文武溪,難掩激動之情,唱起了斌溪村歌,準備大干一場。
從輝煌的狀元村,到落寞的空巢村,這個千年古村如今又熱鬧起來。因為,這里來了一群“田秀才”“鄉創客”“土專家”--難忘鄉愁的余朝申等30多名返鄉鄉賢、尋找“詩與遠方”的趙紅梅等20多名年輕創客、“結廬在人境”的根雕藝術家林興坦,同臺競技,各顯其能,展開一場鄉村振興的“比武大會”。
昔日的“狀元村” 成落寞“空巢村”
近日,記者從市區驅車兩個多小時,一路兜兜轉轉,來到了藏在大山深處的斌溪村。枕青山,倚竹海,一條80米寬的溪流穿村而過,蜿蜒向西。南岸新房林立,北岸黛瓦白墻,形成“兩條廊橋連古今,文武溪中流河畔”的獨特景觀。
據記載,余氏先祖1000多年前開始居于溪之北岸,因崇尚文化,此處稱為文溪。明代,另一族人遷居溪之南岸,
興習武之風,此處稱為武溪。之后,兩處合并為斌溪村。
“斌溪村最大的特色在于五色文化。”《斌溪村志》主編余武輝娓娓道來:綠色--生態之鄉,村內青山含黛、碧水如練,是福州市級生態村;紅色--革命之鄉,斌溪是革命老區基點村,曾是閩東游擊隊的物資中轉站;藍色--重教之鄉,斌溪崇文尚武,余氏先祖及后人創造了“一元二相三尚書七十進士”的輝煌;墨色--書畫之鄉,歷史上有過“一門三畫家”;花色--漢畬之鄉,漢畬聯姻文化成為獨特風景。
“斌溪村是福州‘二水源’保護區,也是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斌溪村支書余根欽說,可在幾年前,斌溪“藏在深閨人未識”。
“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只剩我們老人,一年到頭村里靜悄悄的,只有春節才會熱鬧。”75歲脫貧戶余天光說。
“全村1700多人,平時只有300多人,這里成了空巢村。而且,田地荒蕪、環境臟亂,游客也不來。”余根欽說,斌溪再不振興,就要徹底落寞了。
“田秀才”來了 綠水青山回來了
找出病癥,如何抓方子?“既要留住綠水青山,也要留住人才鄉賢。”飛竹鎮鎮長周彥介紹,斌溪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人才助力、全民參與”的路子,積極號召在外青年返鄉創業。
2017年,在杭州經商的余朝申收到家鄉發來的“英雄帖”,回鄉成了一名“田秀才”。“我下溪撈過魚、摸過蝦,還頭頂書包游過去上學。”余朝申說,盡管離開故土30年,但鄉愁從未斷過。
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家鄉發生了大變化,文武溪更是水清、河暢、岸綠、景美。
周彥告訴記者,2017年,斌溪村投入300萬元建設美麗鄉村,完成公廁、垃圾污水、裸房等一系列整治,改變了臟亂差的面貌;2018年,投資3000萬元完成水系連通工程,實現“一渠清水通福州”。
綠水青山帶來了金山銀山。“治水都能成功,創業也可以!”依托好山好水,余朝申先后投資800萬元,創辦了集百畝果園、特色民宿、娛樂餐飲等為一體的月爿山莊園。“莊園在5月就開業了,一到周末,不少游客從寧德、連江等地過來,在斌溪當起了農夫。”余朝申還帶動當地村民就業,將他們閑置的房屋改成民宿。
鄉賢余林金則打造了200畝花卉種植基地,將荒田變成花田,還帶動10多戶村民增收、就業,其中包括蘭桂順等畬民。
“一個千年古村,怎能沒有一本村志呢?”為了實現“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余武輝等一批“土專家”沒有閑著,花費兩年時間,修成20多萬字的《斌溪村志》。
同樣具有鄉土情懷的林興坦,74歲,是來自福州市區的根雕藝術大師。他不辭辛勞,將村民廢棄的房屋改造成“文武溪根雕館”,而且“移”來了200多件根雕作品。5米長的《東方巨龍》,系鎮館之寶,讓當地村民大開眼界。
“鄉創客”來了 “詩與遠方”火了
今年,斌溪村在網絡上火了,全國各地涌來一群“鄉創客”。
“在北京,我是被喇叭聲驚醒的。在這里,伴著溪聲入眠,聽著鳥鳴起床。這就是我要尋找的詩與遠方。”來自北京的趙紅梅被斌溪的山水所吸引,一住就是3個月。她還當了“厝長”,“認養”一座70平方米的廢棄古厝,打算改成民宿、餐吧。
來自上海的設計師金銘,也嘗試在這里打造民宿。今年4月25日,金銘自駕來斌溪村,夜里拐彎時不慎掉入荷花池。“村民開來拖拉機,七手八腳幫我脫困。”金銘說,那一刻,她看到了比山水還美的東西--村民的淳樸。
斌溪村還吸引了打算開中醫館的陳東棟,年輕創客陸偉(大四學生),以及來自安徽的茶葉電商等十余人……他們有著共同的目標:將斌溪打造成“中國文武狀元村”。
這群創客的“引路人”,是福建藝術職業學院創業導師許國發。今年,飛竹鎮聘請他擔任斌溪村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的總策劃。他在抖音上以視頻形式記錄改造鄉村的經歷,吸引了8.2萬粉絲,其中包括趙紅梅等人。
許國發吸納鄉村創客加入,做好耕讀文化等文章,規劃打造文武狀元街,擬引進世界冠軍教練楊大樂成立“武術特色訓練營”,并依托豐富的竹林資源,發展竹制品、竹裝配民宿、林下種植等產業。
“沒有情懷,是干不成事的!”許國發說,“我們愿意當鄉村振興的合伙人,和村民們一步一個腳印干出成績。”
“這群人有想法,有干勁!村民都看在眼里,有力出力。”斌溪村村委會主任余立建說,目前已有5套民居被創客承租,還有10多套正在洽談。
“我們著力打造三個斌溪--文武斌溪、數字斌溪、平臺斌溪,包括建設數字斌溪旅游導覽系統、農業云平臺、物聯網平臺、電商銷售平臺、抖音直播基地等,積極引入創客人才,搭上數字經濟和網紅經濟的快車,帶動飛竹鎮全域旅游。”周彥說,耕讀文化研學基地、人才引進文創空間、數字斌溪平臺等一批項目有望年底前完成。
“我也不能落后!”看到每周都有人來村里,余天光覺得日子有了奔頭,不僅養了兔子,還當了芝蘭書院的管理員。(羅源縣委文明辦報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