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8月3日訊(通訊員 陳曉龍 曾金珠)“老師老師,這里什么時候多了這么一條長廊呀,有好多華僑伯伯呀!”8月3日,良山小學的部分同學(坂埔古厝宣講志愿者),在洪老師的帶領下,來到英都鎮云從古室參觀。大家驚奇的發現,這里設立了一條35米長的“南安華僑精神”主題文化長廊,同學們在長廊圖板前仔細閱讀,眼中滿是崇敬。
這是英都鎮今年學習、弘揚和傳承南安華僑精神的配套活動。就在今年年初,南安市委在全市干部群眾中深入開展學習、弘揚和傳承南安華僑精神,這在全國還是第一次。
英都鎮歷來是僑鄉,擁有海外僑胞和港澳臺同胞1.9萬多人,歸僑、僑眷1.1萬多人。多年來,廣大華僑雖旅居異國他鄉,卻始終堅守一份篤定的中國心、故鄉情。新加坡華僑洪恭蘭一生熱心公益,不余遺力捐資支持家鄉的教育、衛生事業建設,其子洪永裕也多次慷慨捐資,創立了教育基金會;新加坡華僑洪恩惠多次捐資助學、修建公路,他在英都鎮良山村捐資建設的“南安市恩惠中學”,解決了附近6個村孩子的小學升初中的入學問題;印尼華僑洪桂林為故鄉英都的教育、醫療、交通、宗教信仰等多項事業做出了諸多貢獻,他認為“一切皆可改變,唯有愛國精神不能丟”……
為進一步弘揚好南安華僑精神,英都鎮充分利用轄區內云從古室旁閑散空地,結合閩南建筑特色架墻立柱,依墻建設這條華僑精神文化長廊,方便居民們在散步時就能感受到南安華僑的正能量。
走廊的內容包括新時代愛國主義的本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南安華僑“愛國、愛鄉、愛業、愛儉”的精神及本土華僑對家鄉公益事業的無私貢獻等內容,據悉,這樣規模的華僑專題長廊,在福建省域內還是首次。以圖文并茂的形式,激勵人們堅守愛國情懷、堅定奮斗意志、傳承華僑精神,吸引了轄區干部群眾村民駐足觀看。
此次帶領學生參觀長廊的洪老師說,良山小學這幾天正開展坂埔古厝宣講志愿者公益夏令營活動,利用點時間帶同學們到長廊,既能陶冶情操,也可以趁機讓大家了解南安華僑精神、了解英都鄉賢,感受正能量,很有教育意義。
在此之前,英都鎮機關黨支部和良山村黨支部已結合紀念建黨99周年組織支部黨員到長廊參觀學習。
參觀后,許多黨員紛紛發表感言。良山村黨支部書記洪偉龍說:“建設這個華僑精神文化長廊,紀念老一輩華僑為家鄉發展所作出的貢獻,能夠激勵年輕一代向他們學習,為家鄉建設發光發熱。”英都企業家、黨員洪添配說:“學習了本土華僑的事跡,我十分感慨,十分敬佩,我也將向他們學習,功成不忘初心,能為家鄉盡多少力就出多少力。”
“傳承南安華僑精神,首先要從黨員做起、從娃娃抓起。”英都鎮黨委組織委員、宣傳委員吳少妮說,“建設這個文化長廊,一方面是響應南安市委部署要求,掀起學習華僑精神的熱潮,另一方面也是深入挖掘英都鎮深厚歷史人文資源,打造愛國主義教育陣地的舉措之一。大家也看到了,這些英都華僑們以拳拳赤子之心和殷殷愛國之情報效故土家園,他們‘愛國、愛鄉、愛業、愛儉’的情懷,是一筆內涵深厚的精神財富,值得我們一起去學習、去紀念、去弘揚。”
據了解,英都鎮還將進一步挖掘紅色歷史文化,拓展建設愛國主義教育陣地,為黨員黨性教育及群眾愛國主義教育提供實實在在的載體。接下來,英都鎮黨委將繼續分批組織轄區內所屬黨員到云從古室華僑精神文化長廊參觀學習,在傳承弘揚優秀華僑精神的同時,也深刻地感受到家鄉的發展和變化,激勵黨員干部把學習華僑精神轉化為干事創業的火熱激情,轉化為推動英都經濟社會發展的磅礴動力。
(供稿:中共南安市委宣傳部 英都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