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上新趨勢是景區擁抱年輕消費群體的需要,包括故宮在內的多個景區正在探索“文創+盲盒”模式的可能性。但景區盲盒產品要獲得市場關注并非易事,與市場成熟品牌相比,景區盲盒的持續競爭力 相對較弱,需要具備強大的IP創作能力。(10月28日中新網)
盲盒之所以叫盲盒,是因為盒子上沒有標注,只有打開才會知道自己抽到了什么。這種商品不僅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和神秘感,也增強著消費的趣味性,是近兩年備受青睞的的一種消費行為。
以往,盲盒消費大多出現在文化領域,比如盲盒里面通常裝的是動漫、影視作品的衍生產品,或者設計師單獨設計出來的玩偶等,景區出現盲盒還顯得比較新鮮,因此,一經推出,便受到市場歡迎。但是景區盲盒存在著一個致命弱點,就是一些景區一味地追求經濟利益,過度注重增加收入,忽略了盲盒的文化屬性和文化傳播功能,比如,只注重盲盒的外觀設計,忽略了內裝物品的質量,這就導致盲盒的文化價值不高,文化消費吸引偏弱,也削減著景區盲盒的持續競爭力。因此,需要在文化上做文章,不斷提升文化特性,賦予景區盲盒文化特質,才是增強盲盒生命力的治本之道。也就是說,文化才是盲盒的消費熱點,也是盲盒最大的賣點。
盲盒是一個新生事物,很多人都對這種商品充滿好奇,這有助于提升消費,但是神秘感并不代表可以“穩賺不賠”,事實上,隨著游客反復消費次數的增加,盲盒的神秘感也在逐漸消散,當神秘感消失,公眾熟知了盲盒的營銷“套路”,盲盒可能就面臨著被市場淘汰的風險,也就是說,追求外表上的神秘,并非一勞永逸之舉。要想盲盒銷售持續火爆,還要在內在品質上下功夫、做文章。
一方面,提升盲盒的文化屬性和文化功能。盲盒外觀沒有顯著標注,沒有商品信息,公眾對里面的商品一無所知,這樣的情況下消費,顯然是一種樂趣,但是樂趣畢竟會用光,唯有文化才能讓消費者每次都收獲到小驚喜。這就需要賦予盲盒文化意味,加強IP創作,不斷變換文化供給方式,賦予消費者不同的文化享受,這樣盲盒就能夠持久地得到消費者的寵愛。比如,建立專業的IP創作團隊,根據景區的文化特色,不斷創新,設計出景區專屬的盲盒,將景區的文化內涵、服務理念等融入盲盒產品中,滿足消費者的獵奇心理,將盲盒作為提升景區文化影響和消費吸引的一種載體。從文化影響上去營銷,而不是從經濟價值上去設計。
另一方面,產品質量也是提升和保障生命力和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因為看不到盲盒里面的商品信息,這也給不良商家可乘之機,很可能導致一些商家在經營中,弄虛作假、粗制濫造,將不合格甚至假冒偽劣產品放入盲盒中,欺騙或者敲詐消費者,這顯然是值得警惕和預防的。這就需要加強盲盒內產品的質量管理,建立嚴格的質量標準,加強市場管理,積極針對盲盒內商品開展執法檢查活動,建立消費者投訴和受理通道,確保盲盒內裝商品質量可靠。
總之,不管景區盲盒是蹭熱度還是文創新方向,都必須堅持質量為本,文化為魂的經營理念,遏制功利思維,不斷提升盲盒的文化效果和質量保證,如此,盲盒才能成為景區消費新的引爆點。(安溪縣文明辦 劉劍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