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雙十一”比往年來得更早。天貓、京東、蘇寧等平臺均不約而同提前行動,延長大促時間;電商平臺拼多多仍舊堅守“同品最低價”戰略,推出百億補貼十億紅包;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也在自建電商后獨立加入這一戰場。(11月11日人民網)
今年雙十一已連續刷新了多項記錄,由此也可以看出消費者的熱情撲面而來。這是基于我國國情和今年的疫情形勢,越來越多人的衣食住行,依賴于各式各樣的手機App來解決,這既給大家提供了很大便利,往往也能享受到相比于實體店的折扣優惠。但是,一些商家和平臺,卻利用消費節點,以大數據獲取和分析消費者的使用習慣和消費信息,通過軟件技術為每位消費者“量身定做”不一樣的商品價格,從大數據“殺熟”“捆綁”中攫取不正當的利益。消費者往往處于弱勢地位,也缺少維權的時間和精力,對這種不正當經營行為只能忍氣吞聲吃悶虧。
近年來,網購中衍生出的“直播電商”,成為一種新興的網購引流方式,火爆的同時也出現很多問題。一些不法商家通過虛假宣傳或者虛假好評、“刷單”等方式,誘導消費者選購。還譬如平臺信用不佳、部分商品售后無保障、消費者難享“三包”等,屢屢被消費者吐槽。誠然,對商家和平臺而言,為了吸引新的用戶,舉辦一些針對新人的優惠活動,其實也無可厚非,但這種活動得擺在明面上,把活動對象和規則“亮”給所有用戶看著,接受所有用戶的監督。如果經營“不透明”,消費“不明白”,商家暗地里?!瓣幷小保翱慈讼虏说?,用隱蔽的后臺操作手法從消費者身上薅羊毛,那么這就絕不是一種正當的商業行為,不但違背了商業經營的誠信之道,也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對這種行為必須予以堅決抵制和嚴厲打擊。
“雙十一”最大的紅利,歸根到底還是誠信經營。在此基礎上的任何“折扣”“滿減”“福利”才有意義。絕不能讓不正之風帶壞整個行業的向上風氣,否則蒙受損失的不僅是消費者,飲鴆止渴的后果,受害最深重的必然是所有電商和背后的企業,乃至動搖到整個行業健康發展的根基。因此,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網信部門等,要加強聯合執法,對侵害消費者利益的行為進行嚴厲懲戒,并將那些違法經營的企業和個人納入失信“黑名單”,讓他們付出沉重的代價。讓一切想著走歪路、走捷徑,玩火自焚的投機取巧方式,在網絡時空,同樣無路可走,無路可退。(鼓樓區委文明辦 宴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