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老齡社會,農村老人如何不掉隊?“農村老人老無所依、老無所樂是一個非常嚴峻的社會問題,解決農村養老問題刻不容緩。”在近日舉行的2020(第四屆)中國農村養老高峰論壇上,來自政府、學界與公益界的人士提出,農村老人養老問題是養老工作中的一個短板,解決農村老人問題,不只是政府的責任,也是社會的責任。(11月11日《工人日報》)
早在數年前,就有專家指出我國的養老重心在農村。一個主要原因在于,農村老齡人口基數大,養老基礎薄弱,老齡化程度高。根據相關預測,“十四五”期間,全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隨著我國城鎮化水平的不斷提升,農村流動人口的增多,年輕人不斷流入城市,將進一步加劇我國農村人口老齡化程度,導致農村人口老齡化程度遠遠高于城市。
農村養老面臨的挑戰更在于,家庭養老和土地保障功能不斷弱化,養老保障和服務供給與需求矛盾日益尖銳。正如民政部有關人士指出,農村老齡化具有老齡化程度深、空巢獨居現象嚴重、高齡失能、失智占比高等三個特征,面臨家庭照料能力弱化,支付能力不足,養老服務供給不充分、不平衡三大挑戰,這也意味著“農村養老服務需求潛力巨大”。
滿足數量龐大的農村老人養老需求、妥善解決農村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事關國家發展戰略全局,事關城鄉公平與農村老人福祉,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改變過去在養老服務體系中“重城市、輕農村”的思維定式,進一步強化政府、社會的責任,多方密切協同、緊密配合,形成積極應對挑戰、有效解決農村老人養老問題的合力。
應對農村養老的挑戰,首先要加強頂層設計。事實上,在2019(第三屆)中國農村養老高峰論壇上,多位專家就對農村養老發出了加強頂層設計的呼吁。中共中央、國務院去年底印發《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要求全國各地積極應對老齡化問題。農村養老面臨諸多與城市養老不同的挑戰,各地應盡快實施頂層設計,專門制定規劃。
應對農村養老的挑戰,加強資金保障是關鍵。各級政府要把農村養老資金列入預算,把更多公共財政資源投向農村,完善農村養老設施配套建設,強化農村公共醫療服務。與此同時,要建立多元混合的養老服務資金保障體系,建立事業與產業融合發展的供給體系,兜住基本養老服務的底線,滿足多層次多樣化養老服務需求,激發養老服務市場活力。
應對農村養老的挑戰,還需探索養老新模式。比如,在農村互助養老服務方面,河北省荷花公益基金會已有多年嘗試,探索出“婦老鄉親”農村養老模式。當前,不少農村老人不愿進城、不愿進養老院,這不難理解。俗話說得好,遠親不如近鄰,包括“婦老鄉親”、互助養老、庭院養老等養老模式,就因地制宜解決了農村養老問題,值得各地借鑒。(臺江區委文明辦 付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