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多部門出臺措施禁止獵捕、交易、運輸、食用野生動物。然而,記者近日在河北、北京等地采訪發現,正值候鳥遷徙季節,獵捕野生鳥類的行為仍十分猖獗,非法交易活躍。(11月18日《新華每日電訊》)
隨著天氣逐漸轉冷,候鳥已開始翩翩南飛。讓人可喜的是,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生態環境治理力度不斷加大,森林覆蓋率逐步上升,植被逐漸恢復,河流、濕地的保護與恢復力度不斷加強,生態環境逐漸改善,我國南方一些省市也成為許多野生動物以及珍稀鳥類棲息的樂園或許多候鳥的遷徙中轉站。這不,據濕地生態保護與修復安徽省重點實驗室監測數據顯示,僅到安徽過冬的冬季水鳥就有56種、21.9萬余只,比去年多1萬只,創歷史新高。同時,安徽省也是許多候鳥的遷徙中轉站。
隨著美麗中國建設步伐的加快,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候鳥生存的危機,但這遠遠不夠。因為,面對當前正值候鳥遷徙高峰期,在漫長的遷徙途中,許多候鳥除了要經受大自然的考驗,還面臨著人類的陷阱。因為受利益驅動,不法分子對南遷候鳥大肆捕殺之風不斷上演。
如今沿江湖泊群及沿岸的濕地里水鳥多了,就意味著這里水質好、魚健康、環境好。也說明這些年來,我國的生態環境治理投入沒有白費。同時,圍繞水鳥棲息環境和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各地還按照《野生動物保護法》出臺相關地方性法規,為水鳥及棲息環境的保護管理提供了法制保障。但令人遺憾的是:獵殺候鳥的現象卻仍然屢見不鮮。
候鳥是地球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的良朋益友。因此,建設美麗中國不僅要抓好生態環境建設,還應在保護候鳥上下功夫,尤其要給候鳥遷徙保駕護航。
這就需要我們開展形式多樣的愛鳥護鳥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全社會愛鳥護鳥自覺性、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一方面是各地森林公安機關要依法嚴厲打擊那些非法販賣野生鳥類的不法人員。希望通過類似的案件能夠教育和警醒違法捕獵者,愛護鳥類,切勿以身試法。除了加大執法,從源頭上阻止捕獵候鳥外,關鍵還需要我們每一個從餐桌上“拒食候鳥”開始。更何況遷徙的候鳥來源于世界各地,存在攜帶傳染性病毒的可能,捕獲流入市場后將帶來不少隱患。如果大家都拒絕吃候鳥,商家就不會買賣候鳥,也就不會去捕殺鳥類。也就說,沒有買就沒有賣,如果我們拒絕食用鳥類,切斷販賣候鳥的“利益鏈”,那非法獵捕候鳥的人會收斂很多。另一方面要加強鳥類野外資源的普遍保護,建立起加強鳥類野外種群及棲息地保護、遷徙通道、停歇地、繁殖地等保護活動的法律框架和管理制度,真正把天空、濕地、水面等還給鳥兒,讓大批候鳥在遷徙季節能夠“安全停歇、自由飛翔”,不讓候鳥的“遷徙之路”成為一條不歸路。(安溪縣文明辦 知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