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初冬時節,全國各地的樹木紛紛開啟落葉模式。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過去馬路上的落葉很快就會被人清掃。但最近幾年,很多地方都推出了“落葉不掃”的政策,給公眾提供觀賞落葉的時間和空間。(12月1日《科技日報》)
近年來,很多地方都推出了“落葉不掃”的政策,11月10日,上海市公布了2020年城市落葉景觀道路一覽表,13個區、41條道路將陸續開啟“落葉不掃”模式。除了上海,在北京、西安、長春、青島,也都有“落葉不掃”的做法,讓美景長留。
開啟“落葉不掃”模式,是一種文明之美模式。“秋風掃落葉”,環衛工人清掃落葉時,是幾十年一貫制的常態化潛規則。然而近年來全國不少地方開始嘗試在一些較寬、有特色景觀的落葉景觀路街上“不掃落葉”,在不影響道路暢通的情況下,保留落葉到入冬。這一做法不僅很受市民歡迎,也受到網友點贊,更是值得其他城市學習借鑒。垃圾變裝飾,給公眾提供觀賞落葉的時間和空間,“落葉不掃”開啟文明之美模式,值得點贊叫好!
垃圾變裝飾,落葉不掃更考驗城市文明管理。諸如,入秋之后,常綠的冷杉和云杉依然是綠色,高大的樺樹、楊樹葉子慢慢變得金黃,紅楓的紅葉穿插其間,五色百木園吸引了很多市民。為此長春“不掃落葉的大街”成為長春市民賞秋的新晉“打卡”地。
開啟“落葉不掃”模式是一道最美的文明風景。深秋時節,凌空飛舞的落葉,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宋代范仲淹《蘇幕遮·懷舊》云:“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眾所周知,樹有根也有葉,沒有樹葉,也就不叫樹了。落葉是一種自然現象,一般秋天,大部分落葉植物、樹木開始落葉,葉子枯黃、卷曲,從樹上落下,隨風飄舞,也代表深秋后,冬天即將到來。“落葉知秋”,色彩斑斕的落葉讓城市顯得秋韻十足,充滿了詩情畫意,這是大自然賦予人的最好禮物,令人向往令人陶醉。
城市管理的主題不再僅僅是干凈整潔,更注重以人為本,讓市民享受城市。已成為共識。開啟“落葉不掃”模式,彰顯城市管理的智慧,以人為本的創新管理理念,打造城市秋景,“落葉不掃”模式,給公眾提供觀賞落葉的時間和空間,讓市民一飽眼福,成為市民賞秋“打卡”留戀的另一道風景。
開啟“落葉不掃”模式應全面推廣。“落葉不掃”模式,是一種文明美。觀賞落葉這景這情,是大自然與人的完美結合,既清潔城市環境,又讓“落葉”成為市民欣賞的另一道美麗風景,形成了“落葉、秋景、秋色、自然、人文、文化”完美匹配,滿足了市民對落葉的思念,也讓城市變得更加詩意化完美幽靜。待冬去春來,落葉新的生命軌跡,新的翠綠夢想又將延續。(莆田文明網 王恩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