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邊疆教育一線40余年,用愛心和智慧點亮萬千鄉村女孩的人生夢想……連日來,“時代楷模”張桂梅的先進事跡經宣傳報道后,在全社會引發熱烈反響。(12月12日新華社)
張桂梅獲此榮譽,網友在評論區紛紛留言致敬,“實至名歸”不斷刷屏。張桂梅扎根邊疆教育一線40余年,默默耕耘、無私奉獻。她沒有兒女,卻有著世界上最偉大的母愛;她身患癌癥,卻在重病面前勇敢的挺直身軀;她從青絲到白發,將教書育人、為人師表作為畢生事業。“挽救一個女孩拯救三代人”,12年前她創辦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云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至今已有1800余名貧困女孩從這里圓夢大學,走出大山。
愛爾蘭詩人葉芝曾說,“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張桂梅就是這樣的“燃燈者”,她以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紅燭精神,一直堅守在大山深處,用知識改變貧困女孩命運,用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她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根本,引導學生樹立遠大志向,倡導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強;她用深沉和無私傳遞教育溫度,用愛心和智慧點亮學生人生夢想,展現了當代人民教師的高尚師德和責任擔當,被孩子們親切地稱為“張媽媽”。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然而,張桂梅在教學中發現,山區里不少女學生早早輟學回家,或幫家里干農活做家務,或等待著被換成彩禮補貼家用,她覺得不能讓這些孩子的命運這樣早早被確定,她們有權利通過教育改變命運。11萬公里家訪路,走進1300多名學生家,把累計超百萬元的全部獎金和大部分工資捐出……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孩子們堅持上學,用知識改變人生。“我要用有限的生命、有限的力量為孩子們多做點事”,以至病危住院時還提出把喪葬費預支出來用在孩子身上,“連石頭人看了也要流淚”。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雖然身患23種疾病,張桂梅卻始終像燃燒的蠟燭,為貧困家庭點亮希望之光。今年10月,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五屆女童和婦女教育獎儀式,張桂梅用希望之光照亮孩子們追夢的故事,獲得與會者廣泛贊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促進女童和婦女教育特使彭麗媛,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五屆女童和婦女教育獎致賀詞時,提及張桂梅校長的故事,稱贊她“像一束希望之光,照亮孩子們的追夢人生”。
正是貧困山區教育的落后,才需要更多像張桂梅校長一樣的“燃燈者”。習近平總書記說過,“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燃教育之燈,就是燃民族希望之燈。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進程中,我們需要千千萬萬像張桂梅這樣的好老師,接力燃起鄉村孩子對追夢人生的希望之燈,燃起全社會對鄉村教育、中國教育的關注之燈。(臺江區委文明辦 付 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