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不僅有大城市的味道,更有幸福的味道。”在福州定居20多年的李建勝先生如今只要一有時間就喜歡回德化。“道路寬了、綠蔭多了、城市美了,各項功能齊全了、居民生活品位高了、孤寡老人獲關愛了。”這些不僅僅是李先生這位離鄉游子的真切感慨,也是近年來每個德化人言談中出現頻率最高的“熱詞”,折射出德化縣城鄉建設帶來的巨變。
漫步在德化大地,記者感受到城鄉建設的滾滾熱浪。“城市升級、環境改善、配套完善、愛心聯動”如四個車輪,驅動“美麗德化”的“馬達”開啟飛速旋轉。在縣委縣政府的帶動下,全縣人民上下一心,綿綿用力,久久為功,推動城鄉建設往深里走,在城區加快推進片區改造、抓好基礎設施補短板,把縣城打造為宜居宜業宜游的現代化城市,同時,在農村全面推廣“一清二整三美化”等,推行農村關愛模式等,把鄉村建設成清新自然和諧的“綠野仙蹤”。不久前,德化縣摘得“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便是對德化縣城鄉建設提升的充分肯定。
“顏值”再升級
現代山水新城強勢崛起
啟動“城北綠廊”、打造城南綠廊、山水結合、串點成線……如今的德化縣城已與昔日有了天壤之別。城市建設者們正想方設法將現有的唐寨山森林公園、駕云亭公園、鳳凰市民廣場、文廟、博物館等山水文化景觀資源串連起來,再連接瓷藝城片區;而后,霞田文體園片區改造完成后,也將采取同樣模式,串聯片區內公園、畢石山、進城大道,將縣城打造成可游玩、可健身、可休閑的綠色景觀帶。
唐寨山公園。圖源:瓷都德化報
為進一步彰顯瓷都德化特色,建設宜居城市,德化縣采取因地制宜、見縫插綠的方式,把世界陶瓷之都山、水、石、瓷元素融入城市建設之中,一個個風格迥異的街頭小品,猶如鑲嵌在城市中的一顆顆明珠,把核心區妝點得更綠、更美。據縣城市管理局園林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些景觀小品主要依托街道燈桿、綠化帶、圍欄、公園景觀等基礎設施,將價值觀、公民道德、尊老愛幼、提倡節儉等方面的內容,用雕塑、展板、燈箱、走廊、電子顯示屏、公共綠地提示牌等多種形式加以詮釋,在“潤物細無聲”中,喚醒人們的文明意識及對社會的責任感,使人們有所感、有所思、有所行。
經過片區改造的藝都花苑。圖源:瓷都德化報
全縣75%的人口居住在城關,縣委、縣政府在城市升級上下功夫,讓更多群眾有獲得感。除了已經在做的駕云亭、瓷藝城、紅旗瓷廠、霞田文體園、電商物流園、世科等6大片區改造,今年陸續推出了許厝(西門車站)、官路下、土坂3大片區改造,2021年興泉鐵路建成通車后,土坂也將變成縣城的北大門。同時,還對游客常到、居民常走的科技園、寨頭新村等14個老舊小區,逐年逐步、接續推進,抓好修補提升工作,助力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切實提高城市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