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春節,人們時興回家過年。由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今年提倡就地過年。就地過年,各地紛紛出臺提薪給錢、發放年貨等種種措施,肯定會有成效的。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僅僅局限于物質層面,還有精神層面,以“薪”加以“心”留人,通過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明活動,勢必會推動就地過年會有更上一層樓的功效。
藝術是為群眾服務的,各種藝術團體采取文藝輕騎兵等方式,到工廠、農村、社區、小區服務,為群眾送上文化大餐。到基層服務時,一定要注重合理規模,不要造成人員的過度聚集,導致不利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安全隱患發生。為基層服務時,要充分考慮不同群體的個性化需求,既要白雪公主,也要下里巴人。雅俗共賞,通過政府采購方式,邀請深受群眾歡迎、政治素質過硬的民間藝人參加演出,給群眾帶來幸福。
大力弘揚健康的節慶文化。文化部門要增加人力財力投入,加強指導和服務,不斷推動外來務工人員比較密集的基層單位以“我們的節日·春節”或“我們的節日·元宵”為主題開展活動。每個人都很了不起,在開展節慶文明活動時,組織者可以邀請不同區域的外來務工人員上臺講述家鄉的節慶習俗、表演家鄉的文化節目,“鄉愁”再現滿足情感需求,也給每個人展示才華的機會。大家都出彩,每個人都當演員,每個人都是觀眾,自娛自樂不斷提高人們的幸福感。
只要是金子,在哪里都會閃光。只要有精彩,在哪里都一樣過年。用文明引導就地過年,把長途奔波的時間用于參加各種有意義的文明活動,讓人們的春節、元宵幸福滿滿。就地過年,有的人在一線堅持工作,勞動最光榮最偉大,從而有著巨大成就感。就地過年,有的人在講故事、談理想,昨天、今天和明天,彼此在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之中互相幫助、共同提高,實現成功再出發…….用文明引導就地過年,細物潤無聲,以文明加強柔性管理,推動社會治理體系建設和提高社會治理能力,以優異成績向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獻禮,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做貢獻。(龍巖文明網廖志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