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餐飲服務平臺等應當以顯著方式提示消費者適量點餐,自助餐經營者可以采取事先約定的方式,向造成浪費的消費者收取相應費用,餐飲服務經營者誘導、誤導消費者超量點餐造成明顯浪費的將被責令改正……《北京市制止餐飲浪費規定(草案征求意見稿)》2月5日起在市人大常委會門戶網站和首都之窗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市民朋友可以在本月20日前提出意見建議。(2月5日《北京青年報》)
制止餐飲浪費,需要地方立法并依法監管。據介紹,北京市人大常委會此次立法與全國人大常委會反食品浪費立法相銜接,堅持“小切口”立法。結合北京實際,法規調整范圍聚焦餐飲服務環節,將法規名稱確定為制止餐飲浪費規定,不求大而全。《規定(草案征求意見稿)》共23條,不分章節,內容簡潔明確,便于理解和執行。
以治理超量點餐為例,這方面的突出問題是:消費者為了表示熱情,在要面子、擺闊氣的心理作用下,往往會超量點餐,雞、鴨、魚、肉等硬菜一樣不少;經營者為了生意,對消費者是不是點多了,往往很少干涉,更有甚者誘導、誤導消費者超量點餐。葷素滿桌、觥籌交錯、談笑風生,待賓主散去,盛宴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剩宴”。
地方立法針對性越強,就越能解決問題,實施效果也越好。對此,《規定(草案征求意見稿)》著重明確和細化了餐飲單位的責任要求。包括設立勸導員、建立自查制度等十項規定;明示服務項目和收費標準;自助餐經營者可采取事先約定的方式,向造成浪費的消費者收取相應費用等。其中,勸導員的作用是,提示消費者適量點餐、取餐,對明顯過量點餐、取餐的行為進行提醒、勸導。網絡餐飲服務平臺等也被納入管理,要求以顯著方式提示消費者適量點餐。違反上述規定,最高可處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
可見,“小切口”立法雖然條款少,卻能做到“聚焦問題、條條管用”,針對性、操作性也更強,如暴飲暴食、浪費食品的“吃播”也將被打擊。《規定(草案征求意見稿)》要求,網絡音視頻信息服務提供者制作、發布、傳播宣揚量大多吃、暴飲暴食等浪費食品的音視頻信息的,由網絡信息管理部門依法處理。換言之,“小切口”立法由于聚焦點明確,因而更易實現“大縱深”,更易體現地方特色,提出精細化解決方案。
餐飲服務環節可以說是餐飲浪費的“重災區”,尤其是超量點餐問題,過去往往處于“無可奈何”狀態。盡管都提倡“光盤行動”,但似乎只是針對消費者,經營者、監管者的作用發揮并不明顯,以至“舌尖上的浪費”容易出現反彈回潮。依法制止餐飲浪費,已成為各界共識。以“小切口”立法,聚焦餐飲服務環節,壓實各類主體責任,建立全流程制止餐飲浪費制度規范,這種立法方式很有必要,值得點贊,也值得借鑒。(臺江區委文明辦 付 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