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之所向,“愿”之所在,可以看到文明向善、助人為樂,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精神的新風和正氣,離不開每一個的青年志愿者自覺選擇與行動。他們來自于社會各處,服務于社會各處;他們不計得失、無私奉獻,用熱忱傳遞愛心善意。所表達的,不僅僅是一種“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精神,更是在傳遞這個時代社會公德意識和責任、義務觀念的堅實力量。
建設和諧社會需要一個文明成熟的群體,廣大的青年志愿者們便是一盞明燈。他們讓社會集體不在強烈的物質欲望中丟失了本應緊握的“文明”,他們像清晨朝陽的光,用公益服務,不圖回報的照亮了“物質”的荒漠,是他們用奉獻的精神昭示夢想的遠大,奮斗的激情鼓舞逐夢的步伐。
與經濟發展高質量一樣,志愿服務也在服務水平的廣度、深度和高度上實現全面飛躍。在我國面臨著全面脫貧攻堅、新冠疫情的情況下,這一年的志愿活動來說無異于兩場大考:考的是更多的志愿者素質水平與更高的志愿者服務意識。而這一重又一重的“關卡”中,也在不斷刺激拔高著青年志愿者的職責使命和實踐要求。“凡發光的,必使其光芒萬丈。”終于,在過去的一年里,我們交上了一個合格的答卷:一份由志愿服務部門、各地政府機構、大批青年志愿者聯手作答的答卷。青年志愿者讓我們更加明白:溫暖人心的,永遠是高尚而善良的人。
青年志愿者隊伍專業化勢在必行。不但要培育社會組織,更要梳理和聚合志愿者的特長、專業等資源,著力打造規范化、常備化的青年志愿者隊伍,讓志愿服務能各展其長、各盡所能、高效有序;進一步進行服務特色化,從而提升弱勢幫扶、結對濟困等“傳統科目”的質量,圍繞群眾的所盼所需所急,切實提高志愿服務雙方的匹配度與滿意度,從而不斷增強社會集體對青年志愿服務隊的認同感和獲得感。
當今青年志愿者以時代發展為己任的覺悟與知行合一的志愿服務水平,在時刻彰顯和弘揚這志愿者精神。這份責任和擔當,既是青年人與生俱來的標簽,也是青年人應該具有的本色,更是他們美好青春所留下來的絢麗印記。是他們用正能量把社會主義道德觀念傳播到千家萬戶,把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的要求滲透到人們的工作生活中。他們聚集著強大的人心力量,合指成拳便可勢如奔馬。踐行志愿服務“永遠在路上”,中國青年要行動,中國青年在行動!(漳州文明網 漳州市環境衛生中心 呂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