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于2月20日在北京召開之后,全黨認真開展學黨史教育。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我們要從黨史學習教育汲取文明智慧和力量,不斷推動文明城市、文明單位、文明校園、文明村鎮、文明家庭創建工作。
井岡山革命時期,毛澤東親自為紅軍制定“三大紀律、六項注意”。紅四軍來到連城新泉,毛澤東、陳毅增加“洗澡避女人”“大便找廁所”規定,“三大紀律、六項注意”變成“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仔細揣摩,“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每一條都很直觀并非常容易做到。文明工作需要制度約束,如果制度不夠具體,讓人家看不清、摸不見,那怎么去理會?更不要講到嚴格執行嘍!無法執行的制度,豈不是墻上餅、水中月?異曲同工,小學生朗朗上口的“八不行為規范”,每一條都是通俗易懂和很好操作的,如此好的制度就能推動文明工作。今后,在出臺文明制度時不要貪圖高大上,也要一步一個腳印,按照階段目標出臺具體形象和容易實施的制度,以一流的執行力轉化為美好的現實。
新中國成立之初,周恩來專門召集家庭會議并定下“十條家規”。1968年,他在內蒙古插隊的侄女,由于表現好,經群眾推薦應征參軍。周恩來獲悉后,動員侄女脫下軍裝,返回草原。榜樣力量是無窮的,焦裕祿、谷文昌、廖俊波等先模人物也有眾多好家風故事。國是最大的家,家是最小的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風清氣正。《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等,都有加強家風建設內容。注重家庭建設,以好的家風家訓家教不斷推動文明家庭建設。黨員領導干部要充分發揮“關鍵少數”作用,謹防持家不嚴現象,以上率下以好家風帶動黨風和政風好轉,讓文明從家庭出發延伸到小區社區,以好的家風為民風和社會風氣好轉作貢獻。
改革開放時期,長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加強,實現從“荒山”到“綠洲”和“家園”的巨變;武平林改工作成為全國可復制可推廣的林業發展的成功樣板。在文明創建工作中,生態文明成為重要內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按照“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要求,加強水土流失治理、植綠護綠等生態修復工作,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不斷提高生態環境質量。推動清潔家園行動,進一步加強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集中處理率,不斷提高農業生產資料減量化無害化處理水平。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提高綠色建筑比例,推動海綿城市建設,為更多人共享生態文明建設成果。
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無論在革命時期,還是在建設時期以及改革開放時期,都能夠從黨史學習教育汲取文明智慧和力量。再學習、再調研、再落實,通過突出學黨史的再學習,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自覺做到“兩個維護”;通過再調研,以問題為導向,找出文明工作的短板和問題;通過再落實,加強問題整改,以“我為群眾辦實事”為載體,積極推動文明工作更上一層樓。(龍巖文明網 廖志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