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江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培訓會
文明風4月18日訊(通訊員 林思怡) 為進一步深化拓展臺江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提高骨干志愿者的專業化水平,4月16日上午,臺江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培訓會在區志愿服務孵化中心舉辦,區直各有關部門分管領導、各街道宣傳干事及社區書記等近80人參會。
培訓特邀省志愿者協會副秘書長、省首批“新時代宣講師”游立華作專題講座。游立華老師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時代價值與方法路徑》為題,從時代背景與歷史沿革、重大意義與重點任務、運行模式與保障措施等幾個方面,指出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前進方向,通過客觀理性的分析、深入淺出的闡述說明,有針對性地指導與會人員如何開展好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大家紛紛表示受益匪淺。
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楊林提出三點意見:
一是緊盯序時進度,保質保量完成實踐所(站)建設。各實踐所(站)務必于今年6月前全面完成基礎建設和精細化提升工作,并結合各自實際,探索“一街一特色”、“一站一亮點”模式。
二是突出群眾需求,扎實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各有關部門、各街道、各社區要圍繞群眾最關心、最現實、最直接的突出問題,借助第四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等重大活動,結合12.5國際志愿者日以及“我們的節日”等重要時間節點,把握好黨史學習教育、建黨100周年、移風易俗、養老、古厝文化、關心下一代等志愿服務熱點,積極策劃設計一批精準務實、具有特色的志愿服務項目和活動。
三是打造特色亮點,持續提升新時代文明實踐品牌影響力。在實踐所(站)建設中,要著力打造一批具有臺江特色、有較強影響力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品牌、示范陣地及志愿服務先進典型,努力形成可復制、推廣的經驗做法,將錢宏偉志愿服務工作室、上海街道牡丹社區時間銀行志愿服務項目等凸顯臺江特色的品牌做大做強。
下面,讓我們沿著“臺江路徑”,看看省會中心城區的文明實踐風采。
臺江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于2020年5月在區文化活動中心成立,整合新思想大講堂、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區圖書館、區文化館、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臺江區鯤鵬青少年事務服務中心、福州市親鄰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等陣地資源,上下聯動各實踐所、站和七大平臺牽頭部門,常態化開展理論宣講、移風易俗、關愛弱勢群體、繪本閱讀等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集中宣傳展示了臺江區4個全國級、15個省級、65個市級志愿服務先進典型。
上海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于2021年3月建成,位于萬科廣場2號樓2層,建筑面積1300平方米。致力于搭建以“幸福上海服務驛站”為基礎的平臺,建有紅色書屋、高孟榕志愿服務驛站、青少年科學工作室、體育健身室、教育培訓室、大夢·上海悅讀空間等陣地,組建宣講輕騎兵志愿服務隊、平安上海志愿服務隊伍、科普志愿服務隊等7支隊伍,結合“互助時間銀行”相深入開展各類特色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
洋中街道鋪前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成立于2020年8月,設立了10支志愿服務隊,以“小社區大服務”為思路,引進福州市親鄰事務服務中心,打造“青春家園”項目,積極探索建立“家校社”三社聯動工作模式,設立了紅領巾文明小督導青少年志愿參與服務計劃,開展各類群眾喜聞樂見的文明實踐活動,著力打造“近鄰勝遠親,鄰里一家親”的“睦鄰家園”。
臺江區“檢愛驛站”幫教志愿服務隊依托“檢愛驛站”,明確“委托者”和“監管者”定位,為青少年司法社工介入社會調查、幫教考察、心理疏導及被害人救助等未成年檢察司法活動提供法律專業指導和工作銜接,引導其有序開展幫教,并對其日常工作進行評估、監督和考核。2013年以來,開展社會調查200余人次,作為合適成年人到場共計200余人次,心理疏導500余人次。先后獲得福建省優秀“青少年維權崗”、“福建青年五四獎章集體”、“福州市暖心志愿服務隊伍”、“福州市三八紅旗集體”等7個省、市級榮譽稱號。
義洲街道“大榕樹下”基層理論宣講志愿服務項目由臺江區義洲街道志愿服務隊自2009年起運行,依托“義洲街道‘榕樹下’基層理論宣講流動驛站”,構建起陣地、隊伍、方式“三位一體”新時代基層宣傳思想工作新格局,開展深入基層、面向群眾的對象化、分眾化、互動化理論宣講志愿服務活動。目前,該項目23位志愿者包含老教師、老黨員及歸國華僑等,開展了基層理論宣講志愿服務活動200余場。該項目曾獲評福州市暖心志愿服務項目。
下一步,臺江區將繼續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主陣地,實現與實踐所(站)、七大實踐平臺的互聯互通,通過定期開展實地督查、培育特色實踐項目、常態化開展實踐活動、總結宣傳經驗做法等方式,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做到“上”達文明、足“下”實踐,走好文明實踐的“臺江路徑”。(臺江區委文明辦報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