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時分,洪美專騎著摩托車運送物資(翔安區委文明辦供圖)
一個只有初中學歷的普通女子,5年間,不管是嚴寒還是酷暑,每天中午堅持騎著摩托車做公益。至今,她已經幫助36個困難家庭的孩子。
“日行一善,點亮希望”,盡管很多人不理解,但她依舊選擇做一個“傻傻、執著”的人。在她的帶動下,家中老小也跟著做公益。這個女子就是翔安區鴻風善行助學幫扶中心志愿者洪美專。
堅定的信念
每天中午短暫兩三個小時,騎著摩托車入戶走訪
今年48歲的洪美專是新店人,后來嫁到大嶝,現居住在新店街道新興街。她是致力于幫扶困難學生的民間慈善力量——翔安區鴻風善行助學幫扶中心的普通志愿者,主要負責新店轄區困難學生的前期走訪核實和后期幫扶工作。
洪美專的女兒今年讀高三,兒子讀初三,每天她要忙著照顧這兩名考生的生活起居。盡管很忙,她依舊留出做公益的時間,雖然只有中午短暫的兩三個小時,但她總能合理地安排好。
別看洪美專負責的區域只有新店街道,但這可是目前我市社區數量最多的街道,總面積接近廈門島。所以,洪美專的工作量很大,每次接到困難居民的求助,她就在吃完午飯后,騎上摩托車去入戶核實信息。
洪美專說,走訪入戶,最好的交通工具是摩托車。很多村莊的道路,特別是通往一些困難家庭的道路都比較狹窄,開車經常會進退兩難,很容易耽誤時間。摩托車可以隨走隨停,還能拉近與居民的距離,方便問路。
5年間,除了遇到大雨天或位置十分遙遠,又或者運載愛心物資需要小車外,洪美專都堅持騎著摩托車去做公益。長期在午間騎摩托車出行,本來膚色就黝黑的她就變得更黑了,經常被親朋好友打趣。
但洪美專說,比起曬黑,能幫助困難家庭走出“漆黑的困境”,她這點辛苦算不了什么。在她的努力下,5年間,新店街道、大嶝街道有36個困難家庭的孩子得到了社會的資助。有些孩子感恩地說,以后也要像她一樣,幫助更多人。
洪美專(左一)為困難家庭的孩子送上慰問(翔安區委文明辦供圖)
體貼的關照
幫受助家庭獲得資助,也最大限度維護他們的尊嚴
做公益雖然是在獻愛心,但如果方式不對,還是會遭到受助者的抵觸,洪美專就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對此,每次她都耐心開導,在最大限度維護受助家庭尊嚴的同時,幫助他們獲得社會的愛心資助,積極陽光地面對困難。
最近,洪美專負責的轄區內,有一對孩子的媽媽生了一場大病,讓本就經濟拮據的家庭不堪重負。得知這一情況后,她立即去核實情況。家中兩位老人因為家事被外人知道,感到很羞愧,并婉拒資助。她勸導兩位老人:“每個家庭的組合都是一種緣分,遇到這種事情,我們一定要積極去面對、去治療,即使我們最后沒救成,我們也問心無愧。”兩位老人老淚縱橫,握著洪美專的手表示感謝,并表示一定會竭盡全力幫兒媳婦治療。隨后的日子里,洪美專積極奔走,聯系多家民間慈善機構,希望能為這個家庭籌集一些善款。
“能看到受助者的臉上露出笑容,是我堅持做公益的最重要動力。”洪美專告訴記者,2017年受親妹妹的影響,她走上公益之路,此后就將此作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事。因為做公益,她有機會接觸到原本生活中很少能感知到的人情冷暖,她也從中發現自己潛在的能力——只要愿意多付出一些愛心和努力,就能幫助一些困難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