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大宅社區供圖)
文明風5月21日訊(夏菁 童心悅)坐落于廈門翔安香山腳下的大宅社區,不久后就會迎來火龍果的采摘季。近日,記者來到大宅社區,一幅生態美、鄉風淳、產業興、百姓富的新農村畫卷映入眼簾。
近年來,在翔安香山街道的指導下,大宅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重要抓手,探索出“四共一專”即“黨建引領共富、一二三產共融、兩岸產業共建、多元力量共促,專注一顆火龍果”的發展模式, 不斷提升鄉村德治水平,讓文明鄉風與產業興旺同頻共振,助推鄉村振興“加速跑”,讓村民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滿足感和幸福感。
培育特色產業 讓農民“富”起來
搭上特色產業發展的快車,每當迎來采摘季時,火龍果高掛枝頭,到處果香四溢,村民們的臉上都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時間回溯到2015年,當時,在黨建引領下,大宅社區實行“支部+協會”模式,成立富美大宅果蔬專業合作社,從臺灣引進紅心火龍果,試種新品種,并設置火龍果種植技術黨員示范崗,帶動全社區300余戶農戶加入協會,統一管理,統籌規劃。
從“零散經營”到“抱團取暖”,這一舉措卓有成效。不僅如此,大宅社區還自主研發火龍果制品,成功打造了火龍果果脯、果酒、面、酵素等系列特色加工產品。
社區還聚合各方資源,建設兩岸火龍果育苗基地、交易市場等富民強村項目,積極與國際知名機構合作,探索火龍果產業營銷策劃,并與商超及電商接洽,融合多方力量共同促進鄉村振興。
“如今,社區種植火龍果有1400畝,年產值達4500萬,實現年利潤2000多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5萬元,火龍果年加工收入達200多萬元”大宅社區黨委書記陳錦芳表示,火龍果種植基地打出了品牌,闖出了特色,知名度日益提升,成為廈門鄉村振興的一張亮麗名片。
依托這張靚麗的名片,大宅社區迎來了更多的發展機遇。不少游客慕名前往,進行火龍果觀光、采摘,以及農耕體驗等活動,旅游及特色住宿餐飲收入達千萬元,并有國企引領打造的廈門網紅設計師民宿廂語·香苑品牌和廈門首個圍繞鄉村振興模式打造的鄉村特色黨建品牌——“田間黨校”,2018年開始舉辦的一年一度火龍果文化旅游節,更是成為廈門市重要的農業節事品牌活動。
大宅社區緊緊抓住機遇,因地制宜打造“大宅火龍果田園綜合體”,讓大宅成為“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都市田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