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時節,行走在福建莆田的鄉村,可以感受到山鄉大地上的人文新變化。一條條鄉間道路干凈整潔,一座座文化建設示范點拔地而起,一支支鄉村規劃服務隊活躍山間......放眼望去,遠山如黛,清溪潺潺,山鄉環境不斷呈現出新面貌,老百姓的生活愈加幸福美好。
紅色書香彌漫鄉間
全省首家!秀嶼珠江"紅色書屋示范點"掛牌
揭牌儀式現場。圖片來源:福建日報
6月29日上午,由省新聞出版局、省農業農村廳聯合主辦的2021年福建省“新時代鄉村閱讀季”啟動儀式暨紅色書屋示范點授牌儀式在秀嶼區東嶠鎮珠江村閩中游擊隊珠江中隊舊址舉行。省委宣傳部印刷發行處處長陳明森、省農業農村廳農村社會事業促進處四級調研員孔令喜、莆田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劉晶潔、秀嶼區有關領導出席活動現場。
當天,作為今年省委宣傳部攜手福建新華發行集團援建的2家紅色農家書屋之一,秀嶼珠江村“紅色書屋示范點”在全省首家掛牌。
據悉,近年來,秀嶼區不斷推進農家書屋深化改革創新、提升服務效能,開展農家書屋示范點建設和數字農家書屋的改造提升。其中,珠江村紅色書屋被省委宣傳部評為“全民閱讀示范點”。
秀嶼區委常委、區政府黨組副書記尹輝表示,下一步,該區將繼續圍繞鄉村振興,將創建“紅色書屋”、辦好“新時代鄉村閱讀季”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重要抓手,深入農村、貼近農民、服務農業,為農家書屋配置黨史學習重點出版物,開展形式多樣、群眾喜聞樂見的讀書活動,把紅色資源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生動教材,引導農民群眾在黨史閱讀中汲取精神力量,點亮鄉村“閱讀之燈”“文明之燈”“致富之燈”。
啟動儀式后,與會領導、嘉賓還參觀了閩中游擊隊珠江中隊舊址、珠江村“紅色書屋”,參與“童心向黨”繪本分享、DIY手工制作紅軍帽等活動。
夢想從山鄉起航
這群“鄉村規劃師”為莆田鄉村注入青春力量
近日,莆田學院首批“鄉村規劃師”名單公布。莆田學院土木工程學院城鄉規劃專業學生高凱杰入選,“非常高興我能以‘鄉村規劃師’的身份實地助力鄉村振興,希望能發揮專業特長,做出符合民意的設計方案,為做好新一輪鄉村規劃貢獻青年力量。”高凱杰說。
據了解,6月24日,莆田學院與莆田市農業農村局簽署了《“高校+村黨支部”鄉村規劃人才合作協議》,并組建了14支鄉村規劃服務隊。他們將為莆田市88個脫貧村和70個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共計140個村)提供鄉村振興方案策劃、村莊規劃編制、項目實施、業務培訓等技術服務。
“鄉村規劃師”為莆田鄉村發展注入青春力量。圖片來源:福建日報
每支服務隊伍由1位鄉村振興專家、10位鄉村規劃師和10位鄉村青年干部組成。其中,鄉村振興專家由莆田學院教師擔任,負責鄉村振興村莊總策劃。鄉村規劃師主要從城鄉規劃、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價等相關專業的準畢業學生中選派,作為鄉村振興專家助手,具體負責村莊的鄉村振興實施工作。
接下來,針對擬選派的準畢業生,莆田學院將對其進行崗前培訓,培訓課程包括工程項目全過程管理、村莊規劃基本知識、鄉村振興國家戰略、《鄉村振興促進法》解讀、鄉村景觀與傳統建筑保護等內容。第一批駐村時間從2021年7月中旬至2022年4月底,第二批駐村時間從2021年9月初至2022年4月底。
此外,莆田學院還將成立鄉村規劃人才培訓基地,采取專家授課、現場觀摩、案例點評等相結合的形式,開展鄉村規劃師和鄉村青年培訓提升工作,提高鄉村規劃管理水平。
“鄉村振興,規劃先行。莆田學院在全省范圍內率先建立‘高校+村黨支部’鄉村規劃人才保障機制,意義非凡。”作為此次項目的主要負責人,莆田學院土木工程學院城鄉規劃系主任傅文杰說,希望服務隊通過調研、座談和踏勘等方式,深入了解鄉村群眾的訴求和愿望,切實提升莆田市鄉村建設質量和管理水平,進一步縮小城鄉發展差距。
革命老區新風貌
仙游縣西苑鄉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喜迎八方客
溪岸修復、村容村貌整治、垃圾處理、污水治理、路燈亮化、產業發展、教育升級……西苑鄉仙東村這一昔日革命老區貧困村今朝展新顏,一步一個腳印,一年一個變化,以全新的精神面貌迎接著八方來客。
仙東村位于仙游縣西北部山區,是木蘭溪源頭村落。這里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近年來,仙東村突出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精準扶貧、強村富民,統籌抓好美麗鄉村共建、“兩違”整治、人口計生、移風易俗、生態保護、安定穩定等工作,主動作為,各項工作取得新成效、邁上新臺階,村容村貌迎來了美麗蛻變。
教學樓舊貌換新顏。圖片來源:仙游今報
仙東村仙東小學原本的教學樓年久失修、破舊,師資力量不平衡,導致生源流失。據仙東小學校長李良盈介紹,近年來,經過多方努力爭取,對操場進行塑膠化,全面翻新教學樓的墻壁及門窗,建設平安愛心食堂,解決學生就餐難問題,教師宿舍安裝了熱水器和洗衣機等,學校硬件配套逐步得到完善,提升了學校的辦學品質,各年級成績均名列榜首。
據村主任紀明雄介紹,多年來,仙東村實施“三整治、三提升”,按照“五清楚、兩特色”要求,抓好村容村貌整治、垃圾處理、污水治理、路燈亮化,極大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該村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和項目,投入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推進美麗鄉村共建,申報“一事一議”項目建設仙東村仁山溪岸修復工程,投資近37萬元完成建設仙東村泗洲壩溪岸修復工程;投入4萬多元對舊村復墾項目旱改水田地耕作層進行改良;籌措了資金670萬元,完成了對Y006仙竹至尼姑池公路進行硬化工作等。
下一步,該村計劃籌資200多萬元實施重點工程,緊密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投資200多萬元建設仙東新村和老人活動中心;推進美麗鄉村共建,建設仙東新村;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擴大對外宣傳推介,挖掘特色旅游資源。
綠水青山展笑顏
涵江區推進鄉村振興助力百姓共奔富美生活
6月20日,在莆田市涵江區白沙鎮澳東村,清澈的東泉溪流經中國工農紅軍207團駐地舊址澳柄宮。正值周末,不少游客來此瞻仰舊址,并感受鄉村田園風光。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如今的幸福生活。”村民陳最鈿在東泉溪畔的臨水棧道散步,今年89歲的他見證過那段崢嶸歲月。
小時候,陳最鈿親身經歷了國民黨對駐扎在澳柄鄉(今澳東村和澳柄村)的游擊隊的圍剿,親眼看到民房被燒,村民的牲畜被劫掠。“再看共產黨的游擊隊,紀律嚴明,對村民愛護有加。”陳最鈿回憶說,那時村里的孩子都會唱《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歌曲,對游擊隊的行動非常支持。有一次,陳最鈿跟游擊隊員們一起上山破壞敵人的通訊設施。他們冒著被發現的危險,爬梯子、剪線路,切斷了敵人的電臺,為前方隊伍的戰斗提供了支援。
東泉溪從紅軍207團舊址前潺潺流過。(陳斌 攝)
如今,陳最鈿已經是兒孫滿堂,子女在城里務工,家里蓋起了新樓房,晚年生活閑適。他還經常為孩子講述歷史,“這些年在黨和政府的關心下,澳東的變化是顯而易見的”。
“以東泉溪為例,過去兩岸沒有護坡,雜草叢生、溪水污濁,雨季更是存在山洪隱患。”澳東村黨支部書記許新華介紹,東泉溪是外度水庫的主要入庫河流之一,水質提升迫在眉睫。2018年,莆田市大力開展水庫入庫小流域綜合整治,提升小流域水質,改善水環境質量。白沙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認真組織實施東泉溪小流域水質提升項目。
通過整治,東泉溪水質明顯提升,水質達到Ⅲ類標準。如今站在澳柄橋上放眼望去,沿溪景觀帶風景如畫,春季還有成片油菜花海,東泉溪水清岸綠。
近年來,澳東村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堅持村旅共融,不斷完善村內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并整合紅軍207團舊址等現有的紅色資源,打造全國首家入黨誓詞展館,讓革命老區村成為追憶和弘揚紅軍精神、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同時利用東泉溪兩側生態河岸濱水綠道景觀,修建1.6公里沿溪木棧道及景觀亭,配套建設古驛道親水平臺等生態景點,推動紅色旅游與研學之旅、生態之旅、體驗之旅融合并進,激活鄉村振興文旅新業態。
經過多年努力,原來貧窮落后的小山村一躍成為了休閑旅游的“網紅打卡地”。澳東村獲評省生態村、省美麗鄉村等稱號。
“現在是旺季,一天有上千人來參觀旅游。”許新華告訴記者,下一步,該村將深挖紅色內涵,投入資金加快對紅軍嶺、古驛道、古商業街進行修復;引進旅游公司參與開發,著力打造澳東村“紅色、古色、綠色”融合的文旅產業,促進村民增收致富。(稿件來源:福建日報/湄洲日報/仙游今報 莆田文明網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