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周五,湖北省當陽市玉陽街道金塔村就格外熱鬧,伴著盛夏傍晚的微風,村民們搖著扇子、帶著小板凳來到了村里的空場上,一場“板凳課堂”即將開始。(7月13日人民日報)
最近,中央印發《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提出,堅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把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廣泛覆蓋與分類指導結合起來,因地、因人、因事、因時制宜開展工作。堅持守正創新,推進理念創新、手段創新、基層工作創新,使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始終保持生機活力。各地活躍鄉間黨員驛站、農家小院的“板凳課堂”,在傳達政策、傳授技術、傳播文明實踐中派上大用場,不失為值得推廣的群眾思政好形式。
“板凳課堂”連天線接地氣。不設主席臺,沒有話筒音響,十幾張或數十張板凳,村民們圍坐在一起,聽理論宣講,談惠民政策,學實用技術,聊村居發展……這樣的“板凳課堂”少了距離感多了親切感,講的又都是些通俗易懂的明白話、大實話,群眾不僅聽得進、記得住,而且參與度廣、互動性強,特別是身邊的“百姓名嘴”“草根名人”現身說法,讓黨和政府的權威聲音傳得下來,基層百姓的意見和訴求傳得上去,有助于促進黨群、干群交流溝通,切實發揮“政策講堂”“議事平臺”的功能。
“板凳課堂”議實事貼民心。群眾性思想政治工作,既要靠講更要靠做,堅持講理論、講道理與解難事、辦難事相結合,讓大家在具體民生實事的討論、實施與推進成效中更好地提高政治覺悟和認知水平,領會黨和政府方針為民惠民利民政策,理解和支持基層黨政部門的具體決策部署。“板凳課堂”親民為民,廣泛聽取民聲民意、匯聚民智民力,更能體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人民共享的理念,也更有利于調動群眾積極性、主動性,打動為民服務“最后一公里”,群策群力開創基層工作新局面。
“板凳課堂”聚共識強合力。人心齊泰山移。開展群眾工作、推進基層治理、推動鄉村振興、建設鄉風文明,離不開穩定和諧的社會局面,離不開思想引領和道德滋養。化解糾紛、解決矛盾,移風易俗、文明實踐等等,都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實踐。經常性、常態化、富有煙火氣的“板凳課堂”,是群眾家門口的“議事堂”,推動群眾議、群眾解,群眾參與、群眾監督,有助于組織群眾、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有利于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有效發揮統一思想、凝聚共識、鼓舞斗志、團結奮斗的重要作用。(惠安文明網 聞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