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孩子們在家能干點啥?很多家長都有些發愁。家住杭州西湖區三墩德澤家園的王女士,在錢報·小時新聞“社區那些事”留言:“在我們小區,有一個業主自發組了一個跑團,每個周末都帶著孩子們跑步,最開始只有幾個孩子,現在越來越多,有三四十個了,我家孩子也參加了,體能有了很大進步。”(7月14日《錢江晚報》)
孩子們放學后或假期一直宅在家里,這種現象越來越普遍。孩子長期宅在家,會導致身體素質差,性格變得孤僻,玩游戲成癮,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長。造成孩子“宅”的原因,跟一些家長工作忙,難以帶孩子到戶外運動有關,也有無人陪玩、無處可玩等原因。
杭州三墩德澤家園的“小區跑團”,較好解決了這些問題。一位業主帶著孩子們跑步,時間固定在星期五、六、日的早上。晴天,在小區內繞圈跑,一圈500米,一般跑5圈;雨天,跑步改成爬樓,1-7層、8-15層、16-25層……讓孩子循序漸進、慢慢突破。
“893個學生774個戴眼鏡,132個男生做不了一個引體向上。”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校長唐江澎在今年全國兩會上的一番話,引發社會熱議。野蠻其體魄,既需要學校開齊開足體育課,也需要社會和家長重視,引導孩子鍛煉身體,“好的教育應該是培養終生運動者”。
從某種意義上說,暑假也是培養孩子們運動興趣、養成終生鍛煉習慣的契機。因此,我們樂見“小區跑團”助力孩子運動。對孩子來說,要讓他們從家里走出來、愛上運動,不是容易的事。為了鼓勵孩子們,“小區跑團”自發定制了一些印有“運動優異的孩子頭像”的卡片,每次跑完,堅持到最后的孩子們都能抽取一張,卡片累計到一定數量有意外驚喜或能兌換獎品。同時,還邀請學校體育老師幫助定制鍛煉課程,包括運動量、呼吸方式等,讓孩子們科學運動。這不僅能提高孩子們的體能,還能培養孩子們持之以恒的意志。
據報道,“小區跑團”除了跑步,還增加了拔河、接力賽、跳繩等多種運動,還舉辦小型運動會。一位家長稱,一年鍛煉下來,最大的感覺就是孩子變得自律、能堅持,也更自信了,“真的要好好謝謝這位業主,現在小區里的運動氛圍很濃厚。”這樣的運動氛圍,無論對孩子還是家長,都會產生一種“吸引效應”,自然而然地加入其中,將運動作為一種健康生活方式。其實,許多家長內心也很想帶著孩子走出戶外,但許多時候或因為忙于工作,如此有意義的活動只能成了空想,而“小區跑團”則為家長和孩子們創造了條件。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吸引兒童青少年熱愛運動、參加體育鍛煉,全社會都應重視起來,加強引導和培養。“小區跑團”助力孩子運動,這種方式值得借鑒。(安溪文明網 付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