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在倡導居民積極進行垃圾分類
昨日上午,家住福建平潭海壇片區東門社區的林先生仔細將廚余垃圾打包好后,便趕往小區垃圾投放點投放垃圾。自社區啟動生活垃圾分類以后,這成了他的每日“必修課”。
近年來,平潭綜合實驗區結合實際探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相繼推出了管理辦法、實施方案和技術指南,為工作的全面鋪開打下了基礎。記者走訪發現,不僅社區的衛生環境得到明顯改善,許多市民也對垃圾分類的舉措點贊。
美化環境提高舒適度
20日上午,記者來到萬寶嘉華小區,正好遇到不少前來扔垃圾的小區業主。在小區生活垃圾分類屋內負責分揀工作的陳女士告訴記者,目前小區內的投放率已經達到80%左右。
本月初,海壇片區萬寶嘉華小區正式撤桶并點,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一開始小區居民不同意垃圾分類,連分類屋都不讓蓋。經過積極宣傳引導后,現在大部分人都自覺按要求投放垃圾。”陳女士告訴記者,作為海壇片區第二個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的小區,萬寶嘉華小區在開展兩個星期后,小區內的環境就得到明顯改善。
同樣改善明顯的,還有東門社區。與萬寶嘉華小區不同,這里有不少自建房及無物業小區,有2000多戶居民,小區范圍更廣、人員更分散。為此,東門社區建設了兩座生活垃圾分類屋,為這些無物業小區及自建房提供垃圾投遞點,并通過環衛工人沿街、上門收運垃圾的方式,開展垃圾回收。
負責東門社區垃圾收運工作的環衛工人嚴代會說,大部分居民都比較配合垃圾回收工作,雖然垃圾未分類的現象也會有,但較之前已大有改善。
“將垃圾分類好扔到垃圾分類屋是方便大家的事,既保護了小區環境,又提升了居民居住舒適感。”家住東門社區的老人劉祖彩告訴記者,自己每天都會主動將分類好的生活垃圾投遞到生活垃圾分類屋,減少環衛工人的工作量。
向全面推行發起沖刺
6月8日,實驗區交建局印發《2021年一季度貫徹落實重大政策措施跟蹤審計發現問題的整改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整改工作方案》),要求今年10月31日前,海壇片區建成區全面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金井片區新城區進一步完善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工作機制,全區建成區垃圾分類達標投放戶數占總戶數比例60%以上;君山、蘇平、金井、海壇各片區的村莊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類。
記者從實驗區交建局了解到,截至目前,金井片區已推進38個行政村分類亭建設,共建設196座分類亭;完成3個物業小區18座分類亭(屋)建設。海壇片區城區共建設完成分類亭(屋、箱)49座;農村共建設完成分類亭(屋)19座。君山片區共建設分類屋3座、分類亭64座。蘇平片區共建設完成74個分類亭。
此外,實驗區分類辦聯合區辦、宣傳影視部共考核公共機構164家,從檢查考核情況來看,行政事業單位、國企等分類成效普遍良好。“生活垃圾分類要全覆蓋、地毯式宣傳,下一步我們打算開展多種形式的垃圾分類知識宣傳,對垃圾分類勸導員進行培訓。”實驗區城鄉交建中心城鄉環境管理科科長、實驗區分類辦日常工作負責人吳逸波說。(平潭時報記者 林舒玲/文 見習記者 林君斌/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