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時值暑假,在福建莆田的城市鄉間,可以看見一支支由大學生組成的暑期社會實踐隊,他們奔赴基層,走進社區,探訪鄉村和企業,莘莘學子們通過為“鉆石婚”夫妻過七夕、聆聽紅色故事、助力鄉村振興、對話企業青年等各種形式的實踐,發揮所學所能,以實際行動為青春代言,詮釋不斷拼搏的力量和美好。
七夕敬老致青春 看到中國人愛情的樣子
8月14日,在城廂區霞林街道下黃社區“黨建+”鄰里中心,結婚60周年的吳亞惡與陳素珍夫婦在這里觀看文藝匯演,還收到了近期剛拍攝好的婚紗照,這對老年夫婦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據了解,當天正值中國傳統節日七夕,共青團城廂區委組織返鄉大學生為吳亞惡夫婦過節,希望能夠幫助他們重溫青春,彌補沒有拍過婚紗照的遺憾,讓老人甜甜蜜蜜度過一個難忘的節日。
共青團城廂區委組織返鄉大學生為老人過七夕。圖片來源:城廂共青團
吳亞惡、陳素珍兩人年少相識,20歲結婚,轉眼間已經相伴走過60個春夏秋冬。“我們倆當初結婚的時候,家里很窮,沒有辦婚禮,一晃眼,都過了這么多年。”“年輕的時候,沒正兒八經地慶祝結婚紀念日,今天算是圓夢啦!”老兩口回憶當年的婚禮時說。
活動現場,返鄉大學生們為老人準備了一場文藝演出,七夕三句半演出、歌曲《火紅的薩日朗》、相聲演出等一個個節目被精彩演繹,引得現場笑聲連連。儀式最后,學生們還端出提前準備好的蛋糕,祝福老人生活甜蜜,幸福美滿,青春的氣息在現場洋溢開來。
在大眾的固有認知里,過七夕節是年輕情侶的“專利”,這次活動作為共青團城廂區委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的一次具體實踐,也啟發年輕人樹立正確的婚戀觀,看到中國人的愛情的樣子。參與籌備的返鄉大學生曾冰雨表示:“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兩人歷經風雨,依然感情深厚,真是非常不容易,長輩們對待愛情和婚姻的態度值得我們年輕人學習。”
行走的“思政課” 展現青春的擔當和力量
“為推進木蘭溪水環境治理,東圳水庫移民搬遷,周邊居民舍小家為大家,用實際行動守護東圳水庫‘大水缸’......”生動的宣講內容,真摯的情感表達,現場的聽眾們認真聆聽,感受青春擔當和力量。近日,莆田學院機電與信息工程學院暑期三下鄉“河小禹”木蘭溪小莆隊成員走進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開展“弘揚木蘭溪治理精神,爭做時代先鋒”主題活動,和當地的部分學生一同參觀了江一真陳列館,開展小莆學堂學習活動。
江一真紀念館位于福建省連城縣廟前鎮廟上村,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該館占地面積達1500平方米,建筑面積600平方米,館內設置了約32塊展板,主要展示革命先輩江一真的生平事跡和主要貢獻,展出江一真曾經用過的老物件以及他的一些信件及書法作品等,帶領現場的大學生“穿越”時光,回到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感受“紅色人物”江一真的初心和情懷。
大學生講述紅色故事,現場觀眾認真聆聽。圖片來源:莆田學院機電與信息工程學院
在小莆學堂學習活動中,小莆隊成員羅漢清用青年人充滿朝氣的語言和真摯的表達向現場觀眾講述紅色故事,分享暑期“河小禹”專項活動實踐成果與收獲體會,引起現場人員的情感共鳴,取得了不錯的發言效果。
這個夏天,莆田學院機電與信息工程學院組織大學生組成“河小禹”木蘭溪小莆隊走進閩西紅土地龍巖開展以“弘揚木蘭溪治理精神,爭做時代先鋒”為主題的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旨在進一步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引導返鄉大學生在實踐中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努力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踐行“第二課堂”這群大學生超“接地氣”
8月10日,共青團城廂區委在常太鎮下莒村開展“同筑鄉村振興夢 共護生態后花園”活動,20余名返鄉大學生參與,旨在引導新時代大學生深入鄉村,了解鄉村振興戰略和鄉村日常生活圖景,樹立服務鄉村發展觀念,積極投身鄉村振興實踐。
返鄉大學生先后參觀了莒溪“黨建+”鄰里中心、常太鎮5G智慧果園、圖圖荷花園等,感受在物聯網、大數據和區塊鏈等技術的加持下現代化農業的創新發展,共繪“鄉村振興”藍圖。
在圖圖荷花園,大學生們聆聽果園負責人吳應力講解蓮子從生長到收獲的相關知識,動手剝蓮蓬,用新鮮采摘的蓮子制作可口的蓮子飯,在歡聲笑語中品嘗勞動的果實。就讀福州大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同學吳雨婷說,她以前只是在課堂上了解過這些新技術,如今能在山村里看到這些技術改變了老百姓的生活,感覺很驚喜。
大學生們動手剝蓮蓬,體驗勞動的美好。圖片來源:福建日報APP-新福建
城廂團區委副書記林琳說,此次邀請多所知名高校的大學生來常太鎮學習,一方面是推進當代大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社會閱歷,踐行“第二課堂”,提高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打造高質量鄉村振興大學生團隊,為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另一方面則希望大學生們能夠為城廂區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建言獻策,提供新的思考和視角。
對話企業青年 返鄉大學生感受“家鄉發展”
七月下旬,由仙游縣總工會、團縣委聯合開展的“夏送清涼”慰問暨返鄉大學生與企業青年面對面交流活動走進位于楓亭的福建塞隆科技有限公司。
返鄉大學生走進福建塞隆科技有限公司與企業青年面對面交流。圖片來源:仙游今報
活動中,主辦方與返鄉大學生通過車覽參觀企業,并一同觀看宣傳片、聆聽企業介紹,使大家對企業的發展有了較為全面的了解。福建塞隆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高科技創新型企業,致力于循環再生纖維技術研發和生產,公司目前有青年職工五百多名。
當天,還舉行了“青年之家”揭牌儀式。隨后,參加人員一同觀看了建黨百年主題宣傳片《這百年》。
返鄉大學生與企業青年的交流互動把當天的活動推向高潮。座談會上,大學生們積極就企業發展、就業崗位、薪酬待遇與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等方面的疑問和困惑。企業負責人則從多角度給同學們做出解答,為未來的學習和就業做了很好的指導。
“通過活動,對仙游的發展有了新的認識,對畢業后返鄉就業也更有信心。”來自福建師范大學的王樑穩告訴記者。
據悉,在“夏送清涼”慰問中,仙游縣總工會還為職工青年送來“避暑”物資。(稿件來源:城廂共青團/莆田學院機電與信息工程學院/湄洲日報/仙游今報 莆田文明網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