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隨著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們選擇“五一”、“十一”等節日外出旅游,在享受美好假日的同時,也更加注重文明出行、文明旅游,營造一種和諧的氛圍。然而,也有不少游客因“不文明”事件時常見諸媒體,反映了社會的發展成果和文明程度中的問題和不足。
近年來,為了提升旅游文明素質,有關部門積極加大引導和約束的力度,遏制游客種種“任性”行為,做了很多方面的努力。如通過微信、抖音等公共平臺及時發布旅游提醒,為游客發送文明旅游提示短信;全力為外出旅游保駕護航,力爭創造一個安全、舒適、文明的旅游和消費環境;制定并實施旅客旅游文明管理辦法,多管齊下追責不文明游客。
然而,文明旅游僅僅依靠政府的管理是遠遠不夠的,需要社會、媒體、個人多方共同的努力。我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作為一名公民應將文明守禮內化于心,外踐于行,遵守法律法規和公序良俗,愛護旅游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做一名文明的傳播者和文明形象的展示者。
文明就像一面鏡子,讓文明成為旅游的主旋律,首先,有關部門要保障出游質量。隨著節日出游人數逐年遞增,景區人滿為患,住宿難、吃飯難、購票難等等,成為比較普遍的難題,這使出游質量大打折扣。能否為游客創造一個高質量、安全的旅游環境,是檢驗旅游管理部門、景區等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標。
同時,游客出游要注重講文明。在很多旅游景區仍一定程度上存在亂丟垃圾、亂刻亂畫等不文明現象,這不僅破壞了歷史文物和生態環境,也反映出部分旅游者的文明素質亟待提高。打造文明旅游,不僅是管理部門的事,更需要每位游客身體力行,相互監督。各地要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和教育游客自覺增強文明意識,做到文明旅游。
規范經營行為,是實現文明旅游的保證。有關部門要盡職盡責,堅決杜絕違法經營、“宰客”現象,為節日期間文明出行營造和諧氛圍,讓和諧之風深入人心,讓文明旅游成為時代的主旋律。(龍巖文明網 蔡慶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