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9月29日訊(本網記者 葉伏國 見習記者 褚子強) 全國文明城市稱號是反映城市整體文明水平的最高榮譽,鞏固提升全國文明城市是為市民謀福祉、為寧德謀發展的重要舉措,更是提升群眾幸福指數、建設幸福宜居城市的民心工程。
為扎實推進全國文明城市鞏固提升工作,今年以來,蕉城區進一步統一思想、壓實責任,以強烈的擔當、過硬的作風,推動文明創建工作落到實處,多措并舉持續提升城市品質,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提質改造 “菜籃子”拎出“幸福感”
農貿市場建設是創建文明城市的重要環節。在文明城市創建中,農貿市場及其周邊各項環境問題,一直是蕉城區環境整治的“痛點”“難點”。近年來,蕉城區強力推進農貿市場改造提升工作,現如今,無論是外在顏值還是內在管理機制,農貿市場及周邊處處透露著新的“精氣神”,讓市民的“菜籃子”拎的更舒心。
環衛人員對路面進行清潔。褚子強 攝
作為重要民生工程,農貿市場不僅是一座城市構筑現代市場體系的重要基石,更是衡量城市生活幸福指數的關鍵因子。
整治后的市場出入口。褚子強 攝
近日,記者走訪了綜合治理后的幾家農貿市場,第一感覺是,市場實現了“大換臉”——環境寬敞明亮,攤位整齊劃一,環境清新明亮,市場里幾乎聞不到異味。
“以前這個市場及周邊非常的亂,一到傍晚還有凌晨的時候亂擺攤的現象非常頻繁,現在市場各個方面都很到位,秩序、衛生條件都很好”。說起東湖市場的變化,住在附近小區二十多年的謝大爺最有發言權,他見證了市場的一路嬗變。
據了解,早期蕉城區大部分農貿市場由于建設標準過低,配套設施不完善,商鋪產權多為個人所有,導致市場臟亂差現象一直存在,嚴重影響著人民群眾幸福感與獲得感。從2019年起,蕉城區大力推進城區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作,今年以來又在改造的基礎上,對東湖市場、富海市場等多個市場周邊環境進行大整頓,進一步解決農貿市場設施陳舊、周邊環境臟亂差等問題。
滴水穿石,久久為功。從環境臟亂的市場環境,到改頭換面的文明市場,這些變化都得益于蕉城區創城工作的不斷推進。自今年9月中旬開始,蕉城區相繼開展了各項整治工作,取締東湖路夜間批發、占道經營現象,保持常態長效管理。
環衛人員在清掃路面。褚子強 攝
同時,當地還抽調區城管、公安、交警、住建、環衛等部門精銳人員,有序安排工作點位,通過加強垃圾清運、路面沖洗、路面保潔,更換老舊、破損的垃圾桶、果皮箱,進一步改變市場原有“臟、亂、差”現象,規范市場秩序。
優化秩序 “小路口”改善“大民生”
和諧、文明的道路交通秩序是創建文明城市的重要部分,更是一個城市文明程度的直接反映。
交警在維持交通秩序。圖源大夢蕉城
連日來,記者在寧德中心城區多個重要交通路口看到,車輛、行人各行其道,非機動車駕乘人員都佩戴安全頭盔,交通秩序安全、暢通、有序,這些變化都離不開路口那一抹抹靚眼的“警”色。
今年以來,為進一步維護交通秩序,努力營造有序、暢通、綠色、文明的城市道路交通環境,寧德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直屬一大隊抽調大量警力,深入城區各個路口持續開展文明城市交通秩序提升工作。早晚高峰,在路口對車輛、行人進行引導、管控,整治交通違法行為,無論是城市交通秩序還是市民文明素養都有了“質”的飛躍。
市民謝女士覺得變化很大:“以前有很多騎電動車的人為了趕時間會闖紅燈,不戴安全頭盔,但現在基本見不到了,路也變得更暢通了。是交警辛勞的執勤,讓我們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自身素質。”
為有效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不斷提升廣大市民的法律意識和文明出行意識,交警直屬一大隊還對路面交通違法行為進行專項整治,整治過程中,交警利用“喊話器”對廣大交通參與者進行溫馨提示,傳遞正能量。
“通過喊話器可以更清晰地給市民講解相關法律法規,在勸導中普法宣傳,讓更多的人了解道路交通法規,自覺遵守道路交通規定,進一步提升群眾文明交通素養。”蕉南中隊交警胡江林說。
此外,蕉城區還針對停車問題以及校園車輛進出安全問題,與轄區有關單位協調,要求學生在規定日期間不騎乘電動車、摩托車,有序進出校園,并調整多個停車場的開放時間,緩解停車難、違章停車。
志愿聚力 “志愿紅”綻放“文明花”
眾力之所舉,則無堅不摧;眾智之所為,則無往不勝。志愿服務精神是時代的呼喚,在文明城市的創建中,志愿者更需要弘揚志愿服務精神,傳遞向上向善向前的力量。
志愿者在維持交通秩序。褚子強 攝
時下,在中心城區的各大十字路口都會出現文明交通志愿者的身影,他們頭戴小紅帽,身穿紅馬甲,手舉文明紅色小旗,協助執勤交警維護交通秩序,指揮勸導行人、非機動車按交通信號等通行,勸阻不文明行為。
“交通文明就是城市文明的一面鏡子。我希望每個人都能夠文明出行,讓交通秩序井然有序,讓我們生活的城市變得越來越美好。”在寧川路路口一名志愿者告訴記者,現在市民搶行、闖紅燈等不文明交通行為和交通違法行為明顯少了,路口秩序越來越好了。
服務有力量,城市有溫度。文明交通志愿者只是蕉城志愿者們參與文明城市創建的一個重要縮影。自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來,蕉城區9萬多名志愿者以身作則,處處都是主陣地。在轉角路口,他們手舉文明旗幟,指向條條安全文明道路;在社區街道,他們解難紓困,為群眾的幸福生活更添美好成色;在扶弱助困路上,他們為需要幫助的人送去溫暖,用實際行動為城市文明添彩......如今,走在蕉城的大街小巷,你定會和文明不期而遇。
2019年10月,蕉城區被列為全國第二批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縣。一年多,蕉城區把新時代文明實踐和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建設有機融合,以志愿服務為主要抓手,以形式多樣的文明實踐活動為主要載體,積極調動各方力量,有效整合各種資源,多形式、多平臺,引導廣大群眾積極參加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建設志愿服務。
目前,蕉城區已投入350多萬元建設區文明實踐中心,補助16個鄉鎮(街道)文明實踐所建設資金425萬元。掛牌成立16個鄉鎮(街道)實踐所和316個村(社區)實踐站,依托志愿匯、志愿福建等網站成立260多支志愿服務隊,登記注冊志愿者達9.16萬人,形成區、鎮、村三級貫通的文明實踐矩陣,統籌推進文明實踐工作同頻共振,共建共享。
一場場文明實踐主題活動在蕉城次第綻放,一幅幅文明實踐畫卷以所站為中心舒展開來。
群眾的需求在哪里,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就延伸到哪里。目前,蕉城區志愿服務呈現多樣化、常態化,并向著制度化發展,也成為文明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道亮麗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