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一定意義上來說,就是以文載道,以文化人,是人類共同的精神家園。鄉村文化建設是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讓文化鑄魂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就要順應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大力開展鄉村文化建設,著力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地生根的同時,大力弘揚農村鄉土文化,彰顯鄉土特色,保護農村文化血脈,不斷增強群眾對村莊的歸屬感和自豪感,凝聚鄉村文化發展內生動力。
創新載體,樹立正氣凝聚鄉村內生動力。著眼于凝聚農民群眾、引導農民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調動各方力量,創新方式方法,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牢牢占領農村思想文化陣地,大力組織實施《新時代公民道德實施綱要》,動員和激勵廣大農民群眾積極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開展以文化娛樂、文明風尚、健康生活、美麗鄉村、科技致富“五大”行動,通過村居成立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自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納入村規民約,開展“厚養薄葬、文明節儉”等移風易俗活動,做到喜事新辦,有效抵制大操大辦、高價聘禮等不良風氣,全面推行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三治”融合的社會管理模式,促進“大事一起干、好壞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生動局面。
典型引領,帶動培育文明鄉風示范效應。發揮典型示范引領作用,強化示范帶動,圍繞敬老愛幼、崇德向善、誠實守信等鄉風文明內容,讓群眾有鮮活的榜樣可以學習對標,不斷激發廣大群眾增強榮辱意識、文明意識,激發內生動力,形成共建共享、人人參與鄉風文明建設的新格局。鄉村黨員干部結合要通過日訪夜談、鄉村振興課堂有效開展,把鄉風文明建設列為鄉村文明創建重要內容,通過身邊好人先進事跡渲染造勢,以最直面的參與互動形式,邀請道德模范、最美人物等先進典型,采取案例剖析、典型說法等形式,組織開展巡回報告會、身邊人講身邊事等活動,精心設計制作凡人善舉宣傳欄、文化墻,廣泛開展家風家訓征集展示、座談交流等活動,形成良好的新時代價值導向,起到了“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的示范效應,推動人民群眾的立行踐行。
突出特色,保護傳承發展鄉村文化血脈。在推動鄉村文化振興中,要把弘揚鄉土文化、彰顯鄉土特色擺在突出位置,以保護農村文化血脈,盡可能利用圖片、文字、實物、場景再現等方式展現春耕秋收的場景,突出鄉土特色,增強大家對村莊的歸屬感,喚起廣大基層百姓從心底上對家鄉的自豪感,并使之轉變成為鄉親們自覺謀求鄉村實現振興的強大凝聚力和向心力。通過對豐富的文化資源進行搜集、整理、系統研究和傳播,增強鄉村文化的傳承,全力組織實施鄉村記憶工程,保護古村落,處理好保護與旅游開發的關系,盡可能保留古村落的歷史風貌和特色,傳承好鄉村文化根脈,結合生產用具、生產生活遺物遺跡的展示,有條件的地區形成集鄉土建筑和鄉村民俗為一體的鄉村博物館,集中展示當地的村史、村情,增強當地村民對鄉村自身文化的認同感、歸屬感、自豪感。(大田縣委文明辦 高上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