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文明建設是文明創建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各地以文明城市創建活動為載體,立足家庭實際,結合時代特色與工作特點,廣泛開展最美家庭、文明家庭等評選表彰活動,搭建家庭文化陣地,建設家風家訓館,親子閱讀體驗基地,打造家風孝道主題公園、文化廣場,展播家庭教育宣傳公益廣告等等,有力推動家庭文明建設。新時代加強家庭文明建設的依據和路徑,更需要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講好家庭文明故事,樹立社會主義新風尚,通過“三結合”讓家庭文明建設蔚然成風。
家興與實現國家富強結合起來。“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只有強的國,才有富的家”。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家庭的幸福美滿與國家富強緊密相連,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最終是體現在每個家庭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狀態上,中國夢也包含家庭夢、個人夢,家庭每個成員要正確認識家與國的關系,把個人夢與中國夢緊密聯系在一起,重視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自覺遵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通過打造家庭文明建設新高地,促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家庭生活中落地生根,實現家庭和睦,推動千千萬萬個家庭,將愛家與愛國有機統一起來。
家風與加強黨的建設結合起來。“家風正,則民風淳;民風正,則社稷興”。黨員領導干部的家風,不是個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領導干部作風的重要表現。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必須重視領導干部廉潔家風建設,每一位領導干部都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做到耕讀傳家、勤儉持家、孝廉齊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時,嚴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通過在自己家庭教育、家風家規等微觀層面的塑造,推動黨員干部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作風,進而在工作中嚴于律己、守法崇德,厚植反腐防腐的社會基礎,凝聚起強大精神合力,推動全社會良好風氣的形成。
家教與學習傳統文化結合起來。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的養成是中華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傳統文化精神內核,多少英雄豪杰、無數革命偉人的成長過程,都得益于良好的家庭教育。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也是幸福港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老師,家庭教育既是家事,更是國事。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無論經濟社會如何發展,對一個社會來說,家庭的生活依托、社會功能和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孩子是家庭的未來和希望,更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重視家庭親情和家庭教育的優良傳統顯得尤其重要,一方面在家庭中,培育家庭美德,增進家庭成員的責任感,在家長與孩子之間架起心靈溝通橋梁,走進孩子心靈,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另一方面在家庭教育中,把品德教育作為重點,重言傳、重身教、教知識、育品德、身體力行、耳濡目染,用自己實際行動,去感染影響教育孩子,做到勤儉治家、詩禮傳家、嚴于管家,讓文明家風代代相傳。(大田縣委文明辦 高上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