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放學早,家長下班晚,輔導作業難,校外托管機構質量參差不齊,一直是不少家長的困擾。自從廈門市開展課后服務后,極大緩解了家長后顧之憂,不僅受到學生的歡迎,也得到了家長的肯定。如何讓課后服務能夠覆蓋更多家庭,滿足不同需求,建議要兼顧三個方面。
課后服務要從實際出發。以自愿參加、公益惠民、循序漸進為基本原則,家長自愿報名、學生自主參加,堅持公益性、非營利性。由政府主導,為開展課后延時服務學校提供經費和政策支持。學校從實際出發,根據場地、設施等資源狀況,以及學生、家長對放學后學生活動的實際需求情況,統籌安排,合理設置更為靈活彈性的制度,滿足更多家長的需求。
課后服務要堅守安全底線。學校要充分落實看護職責,把安全作為第一要務。不斷完善工作人員崗位職責、工作流程、任務分工,安全有序地開展課后延時服務工作。針對特殊情況和離校工作制定安全預案,確保學生在校的人身安全,讓家長安心、放心。
課后服務要特色發展。在當前“雙減”政策背景下,除校內托管外,學校更應積極探索,根據校情發展特色,為學生提供更多元的選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如開展藝術、科技、體育等社團活動和興趣活動。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由教育主管部門把關,建立參與課后服務的社會力量準入條件和提供服務的質量要求,引入符合條件的社會力量參與。聚集學校、教師、家長委員會、校外教育機構、社區、關工委、志愿者團體、公益組織等方面的力量,進一步豐富課后服務的內容和形式。(廈門文明網 王雯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