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德化縣城一角 (黃谷瑩 攝)
“如何解決城中村、城鄉結合部環境衛生狀況較差,以及部分老舊小區樓道消防設施欠缺、亂堆放雜物問題?”“如何有效解決高峰時段城區主要交通路口交通混亂、擁堵問題?”“如何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重點路段、背街小巷整治提升示范點?”……近日,德化縣人大常委會召開鞏固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專題詢問會,把創建文明城市中的管理難點痛點問題直接拋出。對此,相關部門毫不回避、直面問題,一一應詢回答,并提出了具體的解決措施。
文明,是一座城市最好的標簽、最美的底色。2018年2月,德化縣入選新一屆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2020年11月,該縣被正式授予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通過多年的努力終于讓全縣市民共享創建成果。
今年以來,德化縣堅持把創建文明城市與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等緊密結合,全面、精準、高效響應市民“急難愁辦”,通過做實“里子”、扮靚“顏值”、培育新風等發力,把文明城市創建作為“強引擎”,在通向群眾幸福的賽道上“接力跑”。
做實“里子” 提升宜居水平
走進龍潯鎮潯東社區龍門小區,只見小區面貌煥然一新,小區“近鄰”驛站、愛心快遞柜、開放議事廳等實體陣地一應俱全。
“如今,小區有效拓展服務內容,創新豐富了活動載體,真正形成了‘有事大家幫,無事常聯系,鄰里一家親’的和美鄰里氛圍,厚惠民生,居民在家門口就能感受到改造后的幸福感。”說起小區的變化,潯東社區黨支部書記蘇淑娥很是感慨。
龍門小區始建于上世紀90年代,隨著時間的推移,小區內出現了安全隱患高發、管理模式滯后、鄰里矛盾尖銳等一系列問題。面對此種情況,潯東社區黨支部積極向上級爭取資金,并聯合縣委組織部、政法委和龍門灘管理處等大黨委成員單位,于今年4月對龍門老舊小區進行改造。為確保居民困擾有人解、施工質量有保障、問題反饋有人管,小區多方征求群眾意見,將大家最關心的污水管網并網、排水溝改造、開放式議事廳、消防設施增設、智能停車系統等問題納入改造項目。
“小區歷時半年時間于11月底終于改造完成,切實解決居民群眾的‘心病’。”蘇淑娥說,老舊小區“蝶變”,帶給居民的不僅僅是更加愜意的生活,還有滿滿的幸福感和收獲感。
社區不僅是百姓居住生活的地方,同時,它像一面鏡子,折射出一座城市最民生、最樸實的形象。大到老舊小區改造,小到角落垃圾,德化縣把文明城市創建與城市提升相結合,按照“先急后緩、先易后難”原則,每年形成并落實文明城市設施建設項目表。
據德化縣委文明辦有關工作人員介紹,近年來德化縣全面拉開15個片區改造,完成所有“一層皮”老舊小區改造,征收土地近8000畝、房屋160多萬平方米,并建成2條市民休閑示范線、17條道路、23個停車場等,推動城市面貌迅速提升,做到“表面光鮮好看、里子干凈整潔”。
扮靚“顏值” 雕繪瓷都美景
冬日,晨光熹微。穿城而過的浐溪兩岸休閑道上、各個大小公園里,不少群眾在晨練,開始享受美好的一天。家住城區中心塔雁小區的吳先生平時喜歡運動,特別是好打太極拳,每天清晨都步行十幾分鐘到對面的駕云亭公園和幾位好友一起打太極拳?!榜{云亭公園地勢較高,特別是經過改造后環境更加幽雅,在這鍛煉很舒心。”他說。
駕云亭公園擴建項目地處城區核心,是德化縣為民辦實事的一項民生工程,占地約75畝,公園內建有古城墻文化長廊區、生態園林景觀區等區域,配有休閑廣場、咖啡室、茶室、古城墻等基礎設施,公園建成后成為市民休閑、娛樂、健身的好去處。據了解,駕云亭公園還將通過鳳凰山綠道與唐寨山森林公園形成綠廊閉環,同時與沿溪綠道銜接呼應,形成“點、線、面”結合的“三位一體”園林綠化體系。
據德化縣城市管理局副局長張詩煊介紹,今年以來,該縣除了完成駕云亭公園擴建,還完成東埔公園、環城南路寨頭路口口袋公園、城東路八中路口口袋公園、學府路公園等項目建設,并完成南三環、茶具城、新寨一路、新秀園環島、城東工業區等周邊空地綠化、花化1.5萬平方米。
據了解,今年以來,德化縣大力推進城市園林綠化提升,狠抓園林綠化項目建設,至年底,該縣建成區綠地率將達40.31%、覆蓋率44.63%、人均公園綠地14.15平方米。園林綠化建設進一步從功能格局、園林景觀、綠色發展等各個方面不斷提升城市品位。
顏值提升不只在28萬人聚集生活的城關,農村也同步進行。今年以來,德化縣開展“最干凈小區”評選、流浪犬整治、“垃圾不落地·瓷都更美麗”等活動,通過獎補方式在全縣217個村居鋪開“一清二整三美化”,每個月城鄉環境衛生考評均居泉州市中上游水平。
培育新風 幸福灑滿山城
“福建好人榜”“福建省道德模范”黃秀紅,“泉州市道德模范”馮金添、郭建家,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赴中央接受表彰的德化縣憨鼠愛心小分隊……這些名字和榮譽的背后,都有一段演繹人間大愛的美德佳話,用行動點亮著城市文明。
在文明城市創建中,德化縣策劃生成了愛心幸福城、文明實踐、大手拉小手等活動載體,通過提高社會群眾創城獲得感,引導志愿者、青少年、大師新秀、企業家、退休老人等共同參與創城。
“愛心廚房”是德化縣農村地區自發的公益行為,用于組織留守老人免費聚餐、聚會,迄今德化縣所有村莊“愛心廚房”已實現全覆蓋,成為“愛心幸福城”的一個最佳縮影;德化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依托進城黨群城市家園,在城區、農村“兩端”搭建便民服務平臺,提供物品寄送、送診下鄉、農特產品銷售、探親順風車等愛心服務,打通城鄉愛心綠色通道……據了解,今年以來,德化縣圍繞“愛心幸福城”創建目標,打造10個愛心系列工程示范點,累計捐款總額109.44萬元,舉辦愛心系列活動650多場次,惠及人數6.43萬人次。
德化,一座文明之城、和諧之城、幸福之城,正以新的形象呼之欲出。(李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