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詩詞顧名思義就是反映田園農耕生活,大多以農村的景物和農民的勞動為題材。千百年來,田園詩詞傳誦千古,經久不衰,成為中華文化之瑰寶。推廣普及田園詩詞,是重塑鄉村精神家園鑄魂之舉、群眾祈盼,在希望田野上唱響田園詩詞。
在希望田野上唱響田園詩詞,就要謳歌新時代鄉村美好生活。鄉愁是每個人的記憶,鄉愁也是每個人的開始。田園詩詞的詩人們以自然山水或農村自然景物、田園生活為吟詠對象,把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山林,悠閑的田野,創造出一種田園農耕的美好生活。通過田園詩詞仿若一股清流注入人們的心田,在把每個人心底封存的故土發掘出來的同時亦幫助人們找回來路,鼓勵人們能動地安放好心中的那片“故土”,不迷失、不盲從。同時鼓勵當代詩人,不斷創作符合時代特色的田園詩詞和現代詩歌,謳歌新時代的鄉村美好生活,為田園詩詞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希望田野上唱響田園詩詞,就要打造新時代鄉村綠色之美。千百年來,田園詩詞的作者,不管是隱居還是出仕,都不忘教育后代,不忘農業,不忘農村,不忘根本。李紳所作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淺顯易懂,卻道盡了農民的艱辛和糧食的來之不易。以田園詩詞里的傳統農業為題材,以田園詩賽、科普小課堂、微電影、沙畫表演等各種手段,把耕牛、農田、莊稼和農舍等田園詩詞中的事物和景象,繪成圖畫,做成文創,寫成小詩。推廣普及田園詩詞,可以讓更多的人感知農業之艱、鄉村之美和豐收之樂,感受祖國悠久燦爛的農業文明,樹立強大的民族自信,從而自發自覺地投入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中,奉獻每個人的智慧與力量。
在希望田野上唱響田園詩詞,就要推動新時代鄉村文旅融合。千百年來,在田園詩詞中,許多贊美詩人們各地的特產美食,留下的海量田園詩詞,值得各地去挖掘與開發,美好的詩句就是最好的宣傳詞和廣告語。杜牧在《清明》中的詩句“牧童遙指杏花村”,讓人們記住了杏花村,也記住了杏花村酒。田園詩詞不僅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而且隱含著很大的經濟價值。大力推動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培育打造了一批文旅融合發展的新景區、新業態,形成“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良好局面。鄉村文化旅游建設如果從田園詩詞文化中汲取素材、靈感和創意,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鄉村文化旅游建設,可以整理、提煉田園詩詞中蘊含的農業文化意涵,因地制宜轉化成為鄉村文化振興中可資利用的文化資本,通過場景再現、舞臺展演、情景體驗等方式,將這些文化資本打造成為帶有地域特色的鄉村文化產業,以滿足人們對山水田園的審美需求和親近自然、追憶鄉情的情感需求,從而形成豐富的旅游價值。(大田縣委文明辦 高上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