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吹漫步
火鼎婆
文明風2月16日 歡快的鑼鼓聲中,幾只活靈活現的“醒獅”給圍觀市民送上新春的祝福;身著“破衫丑”的火鼎公婆,顛而不狂、醉而不癡,滑稽的動作表演惹得觀眾捧腹大笑;頭戴草箍、上身裸露、赤足而行的拍胸漢子聞樂起舞,更是營造了濃厚的節日氛圍……昨天下午,在古城中山路上,一場由“醒獅送福”、“大鼓吹”、火鼎公婆等隊伍組成的“世遺祈福”民俗快閃活動,吸引眾多市民駐足觀看。每支表演隊伍在金魚巷口進行定點表演3分鐘,然后沿中山路往鐘樓方向“行進式踩街”。
街頭舞獅
沿街騎樓掛上“福燈”及各色花燈,與中山路建筑風格十分融洽;一些泉州老字號則在路邊排起臨時攤點,展示特色美食;一群身著宋服的帥哥靚妹巡游在古色古香的街區里,令人仿佛穿越到宋元時期。
在中山中路的安溪、永春、德化三處非遺體驗館內,來自山城的特色非遺技藝同樣讓人流連忘返。在永春館,7名書畫家揮毫潑墨,現場創作,與市民們一起歡度佳節。在泮宮口、中山路街區巷口,以及西街天臺等處設置的世遺泉州“打卡”點,不少人排隊等著拍照。
祖孫傳承 拍胸舞跳起來
“好多年沒有上街表演啦,很開心。”75歲的李水星帶著王宮拍胸舞隊正在候場,他們準備給大家表演一段最“土味”的民俗拍胸舞。李水星告訴記者,他跳拍胸舞已經40多年了,這幾年參加了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的演出,比如央視春晚、上海世博會演出等,但很久沒有這樣在街上為群眾表演了,所以很興奮。
“我們這支隊伍從上一輩傳承下來已經有幾十年歷史了,我的年紀最大,75歲,最小的是我孫子17歲,他非常喜歡拍胸舞,有活動他都會參加。”李水星說,從目前來看拍胸舞的傳承不是問題,不少人喜歡,但是在專業上還需要提高。“需要一個集中的培訓基地,大家平時可以定時定點練習,把基本功打好,才能跳出有‘土味’的拍胸舞。”
宋服表演
宋服“送福” 喚起文化自信
身著宋代服飾,漫步在古城街巷中,別有一番韻味。在昨天的活動現場,一群漢服愛好者組成的“宋福”巡游隊伍令人眼前一亮。
“‘宋’字與‘頌’‘送’同音,‘服’與‘福’同音,寓意送去祝福。”據該隊伍的組織者韓志亁介紹,在上元佳節身著宋代服裝,在世遺泉州的古城里巡游賞燈,十分有感覺。此次他們組織了四五十名漢服愛好者,一起在元宵里上街表演,“都是自發的,在微信群里一呼,大家都很積極主動地報名參加”。他表示,身著傳統服飾,回歸文化傳統,這本身就是一種文化自信,“希望通過活動,喚起更多人對傳統文化的關注,讓傳統民族文化得到發揚與傳承”。
為睹盛況 在金魚巷“蹲點”4小時
“我們上午沒吃飯就過來了,午飯就在金魚巷吃,就怕節目開始的時候人多進不來,所以4個小時都沒出這條街。”高女士說她從網上得知今年元宵節泉州中山路有傳統民俗活動,便馬上決定帶兒子來看看。“這是我小時候對泉州元宵節的記憶,對‘踩街’的印象太深了,各種民俗表演看得眼花繚亂。”高女士說,這幾年雖然也在各種節目上看過這些表演,但走向群眾的近距離表演已經好多年沒看到了。“身臨其境的感覺更有感染力,感受更強烈。”高女士說。
當表演隊伍敲鑼打鼓經過一家繡品店時,在這里開店38年的老板王先生和老伴站在店門口喜笑顏開,看著這熱鬧場面,王老板轉頭和老伴感嘆:“好多年沒有這么熱鬧了!”(東南早報記者 林福龍 陳玲紅/文 莊麗祥/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