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時強調,鄉村振興不能只盯著經濟發展,還必須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重視農民思想道德教育,重視法治建設,健全鄉村治理體系,深化村民自治實踐,有效發揮村規民約、家教家風作用,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因此,應進一步強化氛圍營造、基層治理、志愿服務,助力鄉村振興步入“快車道”。
加大宣傳力度,營造文明氛圍。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導向作用,以“講文明、樹新風”“文明健康 有你有我”等公益廣告為載體,可以充分利用鄉村大喇叭、宣傳欄、橫幅、微信群、入戶宣傳等形式,在線上和線下同步鋪開,不斷提高鄉風文明的宣傳力度,營造良好文明氛圍。如漳州市長泰區武安鎮登科社區運用薌劇說唱、快板形式宣講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廣泛提高群眾的鄉風文明知曉率和參與度。發揮典型示范引領作用,以“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講自己事、身邊事教身邊人”為基本形式,創設推評載體,挖掘道德資源,持續加大鄉村“好人”和道德模范選樹力度,持續打造見賢思齊的良好局面。
強化道德教化,提升治理溫度。在多年的“鄉土社會”“熟人社會”中,農村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社會文化、道德規范、風俗習慣等,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一些道德問題,因此,需要德治來培育自治主體的責任意識以消解這些問題。比如健全完善村規民約治理機制,充分發揮村民代表大會、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等“一約四會”作用,引導農民破除陳規陋習,使農民群眾內心有尺度、行為有準則,讓基層有支撐。
突出群眾主體,推進志愿服務。志愿服務是基層精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全地域、全人群、全領域的“全覆蓋”式志愿服務既能解民憂、紓民困,也能暖民心,聚民情,如成立鄉風文明志愿服務隊,對轄區內的鄉風文明進行勸導宣傳。推動在職黨員進社區報到,引導黨員干部帶頭參與志愿服務活動,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和使命。組織動員農民群眾志愿者開展全域環境衛生大掃除、大清潔,引導群眾摒棄陳規陋習,調動其參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積極性,形成村居環境共建共治共享的濃厚氛圍,帶動文明鄉風的養成。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新時代新起點,抓好鄉風文明建設,將文明種子播撒在希望的田野上,讓文明之花遍開希望的田野,才能實現“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好愿景。(長泰區委文明辦 許淵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