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3月29日訊 “韭菜開花一管子心,剪掉髻子當紅軍……”,在三明市寧化縣城郊鎮的鄉村“復興少年宮”,孩子們正跟著老師認真地練習客家山歌《韭菜開花》,治平民族學校鄉村少年宮的學生在經驗豐富的師傅指導下一起學習制作畬族傳統工藝——竹編工藝品。在寧化,依托豐厚的客家文化資源開展的活動在鄉村“復興少年宮”中屢見不鮮,這些可賞可玩的傳統文化課程還有泉上延祥燈、畬藥種植、安樂俞家棍、水茜木偶戲等。這些課堂上,孩子們參與最積極,氣氛也最活躍。
水茜中心學校少年宮,學生學習傳統木偶戲
治平畬族鄉民族學校少年宮,學生參與制作竹編工藝品
把優秀鄉土民俗文化融入課程,是寧化縣開展鄉村“復興少年宮”的重要一環。寧化有著豐富的客家文化積淀,開展課程體驗,培養孩子們對家鄉文化的學習,讓他們了解、熱愛、傳承鄉土文化。2021年8月起,寧化縣結合實際情況,采取“兩條腿走路”、整合+提升的方式,把全縣已建成的15所鄉村學校少年宮納入鄉村“復興少年宮”探索建設,積極推進鄉村“復興少年宮”建設與“雙減”和“課后服務”的有機結合,把古韻客家文化作為鄉村復興少年宮建設的必備精品項目課程,實現一校一品,除延續傳統特色項目外,還成立了非遺文化傳承的木活字工作坊、俞家棍武術隊等。有效整合全縣16個鄉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宗祠、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農家書屋等文明實踐陣地,為鄉村“復興”少年宮建設提供基礎設施、師資力量等。
下一步,寧化縣將持續探索城鄉聯動共建機制,在充實內容、創新活動上下功夫,用“請進來”和“走出去”的方式,把優秀傳統文化請進來,孩子走進實踐基地,讓優秀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機,讓鄉村“復興少年宮”成為農村娃對話、接觸優秀傳統文化的新平臺。(寧化縣委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