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項目活動 芝山中心小學 供圖
文明風4月18日訊 鄉村學校少年宮是指依托鄉鎮中心小學現有場地、教室和設施,進行修繕并配備必要的設備器材,依靠專兼職教師和輔導員隊伍進行管理,在課余時間和節假日組織開展普及性課外活動的公益性活動場所。
近年來,隨著漳州全市鄉村學校少年宮項目建設的持續推進,少年宮里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正加速覆蓋鄉村學校,越來越多的鄉村孩子有了自己的成長樂園。
“一宮一品”的特色品牌
自2011年實施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鄉村學校少年宮項目以來,漳州市鄉鎮中心小學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已于2013年完成全覆蓋,現共建成鄉村學校少年宮135所,其中自建鄉村學校少年宮77所、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鄉村學校少年宮58所。同時,我市積極推進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和“一宮一品”特色項目培育,推動各縣(區)將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納入黨委、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鼓勵各級文明單位與鄉村學校少年宮實施掛鉤共建。
特別是2021年,市文明委組織全市296個省級以上文明單位、文明校園與135所鄉村學校少年宮掛鉤共建,充分發揮文明單位、文明校園的資金、設施、技術、人才資源優勢,通過資金扶持、設備添加、輔導員培訓、定期進校輔導、網絡資源共享、聯辦活動等方式,支持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保證鄉村學校少年宮持續良好運轉。
目前,各鄉村學校少年宮開展的活動項目均在10個以上,在突出思想道德內涵和提升綜合素質的同時注重融入地方文化,結合鎮情、鄉情、校情開設課程。市文明委定期對各少年宮的項目數量、課時安排、活動開展情況進行考評,確保鄉村學校少年宮切實發揮“以樂促智、以技促能、以讀養德”的服務功能。
全面發展的成長樂土
藍田開發區實驗小學是一所以外來務工子女為主的小學,生源遍布全國各地。據校長林清泉介紹,該校的“揚帆”少年宮自2013年成立以來,共開展各類體育、藝術特色活動二十余項,并榮獲國家級排球、足球特色校等稱號,還曾獲得過全市中小學排球聯賽第二名和足球聯賽第五名的好成績。不僅是球類運動,該校在電子DIY、書法拓片等項目上都在市級、區級比賽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走進朗誦活動室,瑯瑯的讀書聲清新悅耳,四年級的周蕊正在領誦。“我喜歡朗誦,朗誦可以讓音色變得好聽,而且能站在臺上為學校爭光是非常光榮的一件事,”聲音甜美的周蕊表示,“放假的時候我還盼著能快點開學,開學了就可以去少年宮了!”
“在少年宮,孩子們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體驗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實現綜合素質全面發展。”林清泉告訴記者,“雙減”實施后,少年宮的排球、足球、輪滑等室外項目已從原先每周一下午的固定時段延伸至日常的課后延時服務中,讓學生在課后能留得下、學得好、玩得嗨,盡情感受延時服務的精彩與快樂,在體教融合中提升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啟迪智慧的科學樂園
“老師,這個零件怎么裝呀?”“你看,應該這樣裝……”在芝山中心小學鄉村學校少年宮的機器人工作室里,指導老師陳俊宏正耐心地為同學們示范機器人設備的組裝。
據陳俊宏介紹,早在2003年,學校的幾位老師就憑借對機器人的熱情組建了機器人興趣小組,并在2004年的福建省第二屆青少年機器人競賽中一舉奪得了二、三等獎。首戰告捷,極大地鼓舞了師生的信心。此后,學校連續17年組織學生參加青少年科技大賽,截至2021年,已獲得省級青少年機器人比賽一等獎4次,二等獎20次和三等獎23次,鄉村學校少年宮成立后,機器人項目也成了少年宮的特色活動。今年,在教育局和薌城教育投資集團的大力支持下,還預計投入60萬元興建機器人智能教室。
“去年暑假,我還用學到的機器人知識,在家自己用廢品組裝了一臺小風扇呢!”五年級的鄒嘉凱高興地說道。談起機器人活動,陳俊宏滿是欣慰,“機器人教育綜合了多個學科領域的知識和技能,在學習的過程中,孩子們可以鍛煉能力,體驗成功的樂趣,激勵自己投入新的學習。”
鄉土文化的傳承紐帶
除了常規的藝體項目,不少鄉村學校少年宮還依托當地豐富的非遺文化資源和群眾傳承基礎,以學校引導、專業人才言傳身教等方式,將非遺技藝和傳統文化納入鄉村學校少年宮特色項目。
在東山縣銅陵中心小學少年宮,該校成立了東山歌冊藝術實踐工作坊小組,投入了十多萬元資金創建了東山歌冊傳習中心,與社區東山歌冊傳習所聯誼共建,聘請民間藝人作為校外輔導員。在剪紙之鄉漳浦,大南坂學校少年宮將漳浦剪紙引進校園,成立工作坊,編撰校本教材《巧剪》,由漳州市剪紙傳承人擔任指導老師。長泰區林墩中心小學的“揚帆”少年宮編撰了《竹編校本教材》,聘請竹編非遺傳承人擔任少年宮竹編社團輔導員,向孩子們傳授竹編技藝。華安縣官畬村新圩中心小學少年宮成立了畬族民俗文化興趣小組,聘請當地畬族舞蹈隊來校授課,為傳承畬族民俗文化注入新活力。龍海區海澄中心小學的“月港揚帆”少年宮,以漳州歷史人文為依托,結合古月港海絲文化、鄉風民俗資源,開設“月港版畫”特色課程……越來越多的本土非遺技藝和傳統文化走進鄉村學校少年宮,讓學生在傳承非遺技藝、領悟傳統之美的同時,更加熱愛與認同鄉土文化。(漳州文明網 漳州市未成年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