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賜勇、陳賜堅兩位老師現場授課(周芷薇 攝)
文明風4月28日訊(陳琪)讓非遺走進社區、走進居民,讓傳統文化“活”起來,更是“火”起來,4月23日,在廈門市集美區杏濱街道黨工委、前場社區黨委、前場社區關工委的支持下,前場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舉辦了“匠心獨運,印象非遺”工匠手藝特色課程,本次課程由傳統紙扎技藝省級非遺傳承人陳氏兄弟為社區小朋友授課。
糊紙,又稱“紙簽”或“紙扎”,是將紙黏糊到竹子綁扎成的骨架上,形成各種形狀的古法制作技術。在廈門市集美區前場社區,陳賜勇、陳賜堅兄弟倆的糊紙技藝頗負盛名,通過剪、貼、拼、扎,巧手下的紙扎作品惟妙惟肖。今年2月,前場陳氏傳統紙扎技藝入選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此次活動,陳賜勇、陳賜堅兩位老師帶著課程所需材料,來到前場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帶領家長和小朋友一起動手,用紙張、漿糊、牙簽等簡易材料制作紙扎小花。社區居民紛紛表示,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對非遺紙扎技藝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希望能為集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盡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