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5月5日訊 20多年來,常口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始終堅守生態“底線”,做好山水文章,構建文明鄉風,走出一條生態文明的綠色發展之路。
一句“囑托”指明山水發展新路子
1997年4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來到三明市將樂縣常口村調研。站在村口,望著眼前的山水,他語重心長地叮囑,“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山區要畫好‘山水畫’,做好山水田文章”。二十多年過去,“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
2021年5月18日,三明市林業局給常口村委會發出了全國第一張林業碳票。上面清楚寫著村里3197畝林地,在過去5年間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為12723噸。
碳票是以林木生長量的增量,作為測算基礎,換算成碳減排量,再以“票”的形式發放,從而把“空氣”變成可交易、可收儲、可貸款的真金白銀。
當天這張碳票以4.0845萬元的價格被福建通海鎳業科技有限公司買走,流轉價格為每噸15元;余下1萬噸碳減排量,被福建金森碳匯科技有限公司以每噸10元的價格收購儲備。
從實施森林碳匯造林,到開發云衢山漂流項目、打造皮劃艇訓練基地,再到建設特色水果產業基地、青少年研學培訓基地……常口村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讓青山綠水成為百姓致富和鄉村振興的獨特資源與長遠優勢。
2021年,常口村八成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村集體經濟收入139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2.6萬元,比1997年分別增長了46倍、11倍。
兩塊“村規碑”約出鄉風文明新風尚
1997年6月,常口村將“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等一系列重要囑托納入新一輪村規民約的修訂,刻在石碑上,立在村口,共同遵守。
這塊“村規碑”上“勤儉持家、勤勞致富、尊老愛幼、贍養老人、村鄰和睦、互幫互助”等72字村規民約,早已滲透到村民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
2017年,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常口村發展指明了方向。經廣泛征求意見,黨員大會修改完善,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新的村規民約表決出爐:飲水思源、牢記囑托,愛黨愛國、踐新思想,愛護集體、發展生產,勤勞致富、勤儉持家,遵紀守法、村鄰和睦,移風易俗、鄉風文明,尊老愛幼、助殘濟困,創星評戶、崇文重教,綠水青山、金山銀山,永續利用、惠澤子孫。
這次再訂的村規民約,鐫刻在常口村如今的新村部門口。常口村充分發揮新“村規民約”的作用,從構建和諧家庭、愛護公物、做文明村民等點滴抓起,先后獲得“全國文明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等榮譽稱號。
兩張“紅榜”貼出村民新希望
在常口村新村部有兩張“紅榜”特別醒目,一張是“創十星評十戶”榜,一張是常口村“人才榜”。
“十星”涵蓋勤勞致富等十個方面內容,家家戶戶只要努力都有希望實現。“十戶”從“十星級文明戶”中產生,把某個單項特別突出的再挑出來,評出10戶。“十星”“十戶”每年都會重新評比,現已成為廣大村民日常行為的無形約束、向上向善的力量源泉。
“人才榜”上共有145人,其中有博士4人、碩士16人,全村村民人數是1062人。而在1994年,常口村只有2個中專生和1個大專生。這些走出去的人才,又通過自己的努力反哺家鄉,讓“無價之寶”的精神代代傳承。(將樂縣委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