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廂區提升精細化治理水平推動創城工作常態長效
龍橋街道掛出“作戰圖”攻堅“老大難”。城廂區委文明辦供圖
文明風5月6日訊 商品不能占道擺在店門外,我幫你一起收進去吧。”5月5日上午,城廂區龍橋街道龍橋市場附近,龍橋社區志愿者黃堯墻與同事們一道,沿街巡查商戶經營秩序、停車規范、衛生環境等情況,并力所能及當場解決占道、垃圾等“老大難”問題。
龍橋社區黨支部書記黃春泉告訴記者,該社區地處主城區,老舊小區多、人流量大,衛生環境、停車規范等一直是“老大難”問題。連日來,以我市推進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復查整改為契機,該社區聚焦老舊小區管理,在開展全面整治的基礎上,成立巡查員隊伍,劃分區域網格,定人定點定崗開展巡查,以常態管理,確保問題不反彈不回潮、文明環境長效提升。
4月份以來,城廂區堅持創城全域化、全員化、全程化、常態化,迅速成立工作專班,制作創城作戰圖,制訂整治方案,建立掛鉤包片機制,壓實屬地責任;重點實施背街小巷老舊小區、農貿市場及周邊、交通秩序、空中纜線等四個“老大難”問題專項整治,全力推進常態管理,持續提升城市治理精細化水平。4月29日,該區召開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復查整改推進會,貫徹落實市創建文明城市工作督查反饋會精神,進一步部署推進整改工作;專門出臺復查整改暨常態化管理行動方案,明確重點任務、全員責任分工,細化全程階段,健全長效機制。
走進龍橋街道辦事處,一張“全域常態化創城作戰圖”格外醒目。該街道將創建任務具體分解到每個網格、小區、市場、學校、工地、道路、河道、樓棟等項目,形成最小治理單元和最后責任主體清單。同時,將環境衛生整治、市容市貌治理、飛線整治等11個子項目列為“條”,以街道各村居(社區)為“塊”。
責任邊界清楚、上下溝通順暢的“條塊”工作模式,迅速打開了該街道創城工作局面。西山小區是龍橋街道的一處開放式小區,道路破損、亂堆亂放、飛線密布等曾長期困擾著周邊群眾。以該小區為切入口,龍橋街道組織130余名工作人員迅速開展整治攻堅戰,用2天時間讓這處典型的老舊小區換新顏。記者昨在該小區看到,曾經的漫天“蜘蛛網”已集中捆扎,街面成堆的垃圾、占道物消失不見,驟然開闊清新,樓棟間設置了道閘,車輛停放井然有序。
“最近生活環境真是大變樣,市場里還設置了這么多垃圾桶,整潔很多?!庇浾咦咴L北磨農貿市場時,正在采購食材的西山小區住戶林曉艷對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帶來的改變尤為欣喜。
連日來,龍橋街道以西山小區為整治示范點,開展大體量拆違、大面積修復、大力度疏解、大范圍規整的全域行動。共組織人員3600余人次,拆除亂搭蓋125間,清理亂堆放210處,清運各類雜物垃圾860車,規整管線13000余米、安裝網格集成盒241個,清理野廣告1800多處,劃定摩托車位和汽車位3800多個,糾違亂???00余次,處置“僵尸車”96部、充電樁710個。
城廂區委文明辦副主任李曉忠告訴記者,眼下,該區正全力開展全域環境衛生集中大整治,預計5月10日前完成衛生整治、占道擺攤專項整治,5月底達到“面上整潔、線上有序、點上到位”目標。同時,實施全面常態管理,以創城作戰圖、專項整治方案作為工作載體和抓手,進一步明確屬地、行業、部門、第三方服務等常態化管理的責任主體,著力解決一批城市治理體制、創建管理機制、公用基礎設施和常態長效建設問題,進一步鞏固成效、拓展成果,全面提高居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城廂區委文明辦供稿 陳祖強 黃煒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