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7月12日訊 街道筆直平坦,村居整齊劃一,百姓精神昂揚……仲夏時節,漫步在莆田市荔城區西天尾鎮,一軸“產業美、環境美、生態美、精神美”的鄉村振興新畫卷正徐徐展開。自2005年被評為“全國文明村鎮”以來,如今,西天尾鎮鄉風文明之風吹遍轄區每個角落。
榜樣示范好鄉風
榜樣引領,鄉風文明。近年來,西天鎮持續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廣泛組織開展“最美家庭”“五好家庭”“善行義舉好人榜”等活動,并通過“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道德促進行動樹立典型,發揮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用身邊事感染身邊人,在全鎮范圍內形成了“人人講家教、人人傳家風、人人促和諧”的良好氛圍。
“文明交往,禮貌待人;志愿服務,奉獻社會;移風易俗,崇尚科學……”該鎮各村(居)還通過制定《村規民約》,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讓村民享受美好幸福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該鎮還著力打造后黃社區黨員教育基地、下垞村陳國柱愛國教育基地、溪白村法制教育基地、三山村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等,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牌。
如今,“好家風”已經逐步成為西天尾鎮人民的自覺行為,村民崇德向善、鄰里守望相助,文明和諧蔚然成風。
志愿服務新時尚
實踐文明,成就夢想。西天尾鎮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為載體,把志愿服務活動納入各類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體系,大力弘揚“學習雷鋒、奉獻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務理念,倡導“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
據介紹,西天尾鎮成立了“移風易俗”等12支文明志愿服務隊,組織志愿者深入基層、深入農村、深入企業、深入群眾,開展各類志愿服務實踐活動,引導全鎮干群做好事、當文明人。近兩年來,全鎮累計開展包括理論宣講、主題講座、寫春聯、扶貧幫困、助學助教、疫情防控等文明實踐活動達上千場次,受惠群眾達10萬多人次。
“今年疫情期間,西天尾鎮通過17個村級文明實踐站,招募到300多名志愿者投身到疫情防控中去,特別是有很多老黨員主動報名,為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筑起一道‘銅墻鐵壁’?!蔽魈煳叉傂麄鹘y戰委員翁益平說。
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活動就延伸到哪里。如今,這朵新時代文明實踐之花,彰顯著西天尾鎮的文明刻度和愛心溫度。西天尾鎮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為陣地,組織文藝志愿者,開展各類文體進基層活動,融合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政策宣傳,向廣大干部群眾傳播勤儉節約、孝善敬親、傳承孝道等道德新風尚,形成了健康向上的農村發展新氛圍。
實踐賦能迸活力
走進西天尾鎮后黃社區,猶如走進一幅美麗的田園畫卷,道路兩側滿目青翠,田園與舊民居相映成趣,村美人和的鄉村新圖景引人注目。
從知名華僑村到鄉村旅游景區,后黃社區先后獲得“省級文明社區”“中國最美鄉村”等稱號。
“以前是我們羨慕城里人的生活,現在反過來了,城里人都羨慕咱農村人的生活??纯次覀兇澹h境整潔、綠化到位、鄉風文明,日子好得很滋潤。”后黃社區居民許光熙說。
除后黃社區外,林山村依托南少林寺發展禪武文化旅游,下垞村借助陳國柱、陳國禎兄弟革命事跡展示館發展紅色旅游,為鄉村產業振興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態文明,相互聯系、相互區別、相互制約、相互影響。西天尾鎮在“俯下身子抓產業、一心一謀發展”的過程中,利用自然優勢和生態條件,因地制宜利用網絡直播發展優勢產業,如象峰、下垞枇杷,林山黃花菜、紅茶,西天尾扁食、荔枝等,在特色農產品產業做大規模、做好品牌、做強營銷方面持續下足功夫,有力解決農產品出村進城“最后一公里”,使直播“帶貨”成為加速產業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的快捷鍵,讓群眾共享文明成果。
新起點,新文明。下一步,西天尾鎮將堅持守正創新,以更強舉措推動精神文明建設,不斷豐富全國文明村鎮內涵,讓文明之花綻放,讓百姓收獲滿滿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莆田市委文明辦 東南網記者 盧建偉 通訊員 黃靜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