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7月14日訊 7月13日,三明市委文明辦副主任江學富率第二考評組到寧化縣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年中評估。寧化縣委文明辦主任范衍荷、副主任黃興旺、馬俊華陪同檢查。考評工作嚴格按照《福建省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評估標準(2022年版)》執(zhí)行,分為材料審核和實地考察兩部分進行全面評估。
考評組先后深入到寧化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翠江鎮(zhèn)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北山社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實地查看了活動場所、文化設施等軟硬件建設情況,詳細了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的陣地建設、組織架構、人員配備、運行機制、活動開展等內(nèi)容。通過實地考察陣地、查閱臺賬資料、聽取匯報、隨機抽查居民訪問的形式,考評組全面了解了寧化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開展情況。
考評組對我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并對進一步做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及使用等工作提出了指導性意見。考評組指出,要發(fā)揮優(yōu)勢,因地制宜抓好各項工作,建好用好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陣地,統(tǒng)籌資源力量,豐富志愿服務活動。深入挖掘當?shù)匚幕厣⑽拿鲗嵺`中心(所、站)打造成群眾喜聞樂見、主動參與的活動平臺,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走深走實。
近年來,寧化縣立足自身實際,整合資源,巧用城鄉(xiāng)公園廣場、禮堂、祠堂等民間場所,積極打造理論宣講、社會宣傳、教育服務、文化服務、科技與科普服務、健身體育服務、鄉(xiāng)風文明建設、法律服務、衛(wèi)生健康服務等主題特色鮮明、服務群眾精準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平臺,通過組織志愿者開展“你說 我聽 文明來踐行”活動,實現(xiàn)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打造獨具地方特色的“紅土地上客家人”文明實踐,實行“12345”運營模式(即樹立1支獨具特色的文明實踐隊伍,統(tǒng)一LOGO、服裝、稱呼,活動融入紅色、客家“2”元素,推進陣地、隊伍、制度“3”項建設,引導鄉(xiāng)鎮(zhèn)、單位、社會群團、個人“4”方力量共同參與,圍繞宣傳大講壇、娛樂大舞臺、育人大課堂、美德大傳承、鄉(xiāng)村大變化“5”項重點內(nèi)容),將新時代文明實踐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將文明實踐的“種子”播撒在群眾心田,發(fā)芽、開花、結果,凝聚起宣傳群眾、引導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強大力量。(寧化縣委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