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7月21日訊 新時代文明實踐功能在于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這是時代所需,也是群眾所盼。幾年來,大田縣廣泛宣傳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積極宣傳全縣各地在抓好陣地建設、開展實踐活動、培育新時代文明新風、組織志愿服務活動,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逐漸成為宣傳理論政策的講臺、豐富文化生活的舞臺、倡導移風易俗的平臺,真正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派出最強陣容,讓文明實踐隊伍“強”起來。
全縣把高質量建設文明實踐組織隊伍作為重要工作來抓。一方面構建縣、鄉、村三級書記抓建設的高位推動大格局,縣委書記擔任中心主任和志愿服務總隊長,切實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深入研究、親自協調、帶頭做志愿服務者,圍繞“8+N”組建11支縣級專業化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志愿者165人。鄉鎮常備志愿服務隊伍90支、常備村(社區)志愿服務分隊822支。指導建立18個實踐所、274個實踐站并實現全覆蓋。另一方面縣文明實踐中心要承擔起建設中心、站、所日常工作,鄉鎮、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擔任所、站負責人,形成了上下貫通、多點輻射、運行順暢組織建設大體系。積極與省、市委宣傳部門和文明辦對接,掌握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正確輿論導向,切實解決活有人干、事有人辦的問題,縣、鄉財政列支專項經費保障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建設和活動運轉,穩步有序高質量開展文明實踐工作活動。
搭建學習講臺,讓文明實踐陣地“活”起來。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重要陣地。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在準確把握群眾認知規律和接受習慣的基礎上,統籌運用傳統陣地和新載體新手段開展常態化宣傳教育,讓理論宣講更接地氣、更有活力。一方面搭建實踐平臺。充分利用“志愿三明”“志愿云”“志愿匯”等線上平臺及線下主陣地,挖掘群眾需求,不斷探索創新工作模式,深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盤活優勢資源。統籌整合“居敬澤惠”養老服務中心、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第二集美學村、黨校、老年大學、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文化館、圖書館、體育館、道德講堂、鄉鎮文化站、鄉村學校少年宮、文化服務中心等資源與功能,積極探索文明實踐品牌。截至目前,已安排培訓80場次,培訓人數約2300余人。
圍繞地方特色,讓文明實踐品牌“亮”起來。
文明實踐活動只有更加接地氣,才有旺盛生命力。全縣積極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的特色品牌。一方面將文明實踐與推行“道德紅黑榜”鄉風治理模式相結合,全力組織實施《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開展“文明素養提升”文明道德實踐活動,激發群眾崇德向善的內生動力,著力豐富基層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并做到“三大融合”,即與推進鄉村振興相結融合,實施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等文藝潤心活動。5月29日,與永安、尤溪、三元、沙縣等攜手開展“三下鄉”活動。通過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設立移風易俗宣傳、法律咨詢等志愿服務點,表演快板《移風易俗樹新風》、朗誦《中華二十四孝贊美詩》等文藝節目,另一方面開展移風易俗“遏制天價彩禮”等文明新風活動,做到以文化人、成風化俗;與文明創建相結合,開展“不文明行為曝光”文明實踐助創城活動,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展示傳承優秀文化的重要陣地,濃厚創建氛圍;與法治建設相融合,推動法治宣傳與文明實踐雙向融合、雙向賦能,通過隊伍聯抓、活動聯辦、陣地共建、成果共享,全面提升法治宣傳教育工作質效。通過創建工作品牌,不斷豐富文明實踐內容,實現更加多彩接地氣,使文明服務滋潤大田百姓心田。
一個個理論陣地建設、一次次暖心服務活動、一樁樁惠民實事項目,全縣各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圍繞百姓所需,以實實在在的成效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新時代、征程上,奏響新時代文明實踐新樂章。(大田縣委文明辦 高上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