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平臺拓展實踐“新陣地”
“剛好家里沒有油了,我就用‘文明積分’過來換一瓶。”近日,雷峰鎮潘祠村的羅阿姨,用平常幫助孤寡老人打掃衛生賺取的積分,到村里的“文明積分超市”兌換了一瓶花生油。
今年來,雷峰鎮潘祠村“黨建+”鄰里中心的“文明積分超市”成了村民津津樂道的打卡點。該村對村里的志愿服務實行積分制管理,參與志愿服務的村民可以根據志愿服務的時長和內容,獲得相應的積分,并且到“文明積分超市”兌換獎品。
“‘文明積分超市’很受村民歡迎,大家平時聚在一起,經常在聊誰的積分多。”潘祠村超市管理員羅曉玲表示,“大家既能為村里出點力,還能得積分換獎品,真是一舉兩得。” 據了解,超市購買商品的資金來自村里愛心企業、愛心人士及社會各界人士的愛心捐款、鎮里為民服務發展專項資金及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超市的工作人員則由村兩委的干部輪流擔任。
“自‘文明積分超市’運行以來,村民參與村里治理的積極性提高了。”潘祠村黨支部書記羅文輝對“文明積分超市”給村里帶來的變化深有感觸。他說,他們還計劃將“最美家庭”評選、道德模范評選、十星文明戶評選等內容納入積分管理,不斷拓展文明積分兌換項目,鼓勵更多群眾參與到村里的環境整治、文明創建和移風易俗中。
雷峰鎮潘祠村運行“文明積分超市”是德化縣深化鄉風文明建設的一道剪影。近年來,德化縣通過深入挖掘瓷都群眾的生活發展需求,全面打造理論宣講、社會宣傳、教育服務、文化服務、科技與科普服務、健身體育服務、鄉風文明建設和陶瓷發展服務的八大特色平臺,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打造亮點創建特色“品牌化”
“為豐富文化服務平臺,我們在云溪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建云溪刻紙傳承工作室,探索云溪刻紙技藝‘以老帶新、青藍相傳’傳承形式。”楊梅鄉政府宣傳委員鄭金花說。
今年來,楊梅鄉依托云溪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形式多樣的刻紙活動。在元旦、春節、元宵等傳統節日組織云溪刻紙藝人,創作一系列福文化作品,福文化作品在德化縣陶瓷規劃館、省民間海峽藝術館展覽。同時,由非遺傳承人進行技藝展示、刻紙教學,讓群眾、游客在實踐站體會刻紙文化,感受刻紙樂趣,不斷增進群眾對剪紙非遺文化的了解,擦亮楊梅鄉“‘剪’承出新”新時代文明實踐品牌,傳承剪刻紙非遺文化。
為進一步挖掘本地資源,提升實踐(所)站內涵,德化縣通過培育志愿服務精品項目,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亮點和品牌。按照“一站一特色”思路,打造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示范點,并帶動其他所(站)完成規范化建設。如潯東社區實踐站,拓展“網格化+人才+社工”服務內涵,提升未成年人服務效能;興南社區實踐站搭建文體娛樂“大舞臺”,開展音樂、舞蹈、戲曲、美術、書法、閱讀朗誦等文藝活動;潯中鎮實踐所依托瓷谷仙境柴燒藝術,打造特色陶藝項目,致力于傳承陶瓷文化,令千年窯火,薪傳不熄……同時,全面拓展“文明實踐圈”,在進城黨群服務中心設立16個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城關分站,根據鄉村進城人員需求,組織開展文明實踐活動;拓展建設文明實踐點,將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延伸到企業、社會組織中去。此外,不斷深化“黨建+”志愿服務,立足“黨建引領、志愿服務、多元協同”的服務模式,強化資源整合,打造特色志愿服務品牌和項目,形成“8+N”志愿服務模式,常態化開展文明實踐活動,打通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