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8月3日訊 “餐桌文明”是社會文明和城市文明的重要體現,也是彰顯市民素質的載體之一。以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為契機,廈門市場監管等部門多措并舉開展文明餐桌行動,廣泛宣傳倡導綠色環保理念,培育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此次市場秩序專項整治行動中,市場監管部門以賓館、飯店、中小型餐飲店等場所的文明創建為重點,持續做好食品安全、環境衛生、文明餐桌提示等工作。
公筷公勺有沒有擺上餐桌?商家有沒有提醒顧客適量點餐、拒食野味、分餐分食、剩餐打包?推行“公勺公筷制”“分餐制”來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飲食方式,大眾參與度如何? 近日,記者跟隨市場秩序專項整治組走訪了部分星級酒店和背街小巷的中小餐館,看看近兩個月整治的成效。
公筷公勺按需給 點菜不再多多益善
7月22日中午11時,位于江頭南路的全家福自選連鎖餐廳已陸續有顧客在店內點餐。在外賣取餐處,不少外賣小哥已在排隊等候取餐。“針對這家餐廳外賣量大的情況,我們要求經營者做好外賣封簽,避免餐食在配送過程中受到污染。”江頭市場監管所執法人員說。記者看到,餐廳配餐人員在打包時,都會用訂書機將外賣包裝袋進行封口。接觸餐食的工作人員也都按要求佩戴了口罩。
記者在餐廳內走了一圈,發現桌上沒有擺放公筷。餐廳服務人員表示:“如果客人提出要求,我們會提供公筷。不過,目前很少有客人提出這樣的要求。”記者看到,這里主要提供個人套餐式的中式快餐,就餐的顧客大都是用餐盤裝著各自點的飯、菜和湯,很少需要用到公筷。
為了引導顧客自覺養成節約用餐的好習慣,這家餐廳在墻上和餐桌上都張貼了“光盤行動”“適量點餐、杜絕浪費”的文明用餐宣傳標語。“客人點菜時,我們都會咨詢人數、口味等,有針對性地進行推薦。如果吃不完,會建議顧客打包帶走。”該店負責人說,隨著文明創建、專項整治行動的深入開展,從點餐的變化,就能感受到市民消費理念的轉變,以前講排場,鋪張浪費,現在文明消費、綠色消費成為主流。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餐后打包已蔚然成風。很多市民具有較強的節約意識,點餐時會量力而行,“吃不了兜著走”也已成為餐桌上的常態。
文明餐桌氛圍濃 后廚念好“節約經”
在喜來登酒店二樓中餐廳,有關“使用公勺公筷”“文明分餐”“禁食野生動物”的宣傳海報十分顯眼。每張餐桌都貼上了使用公勺公筷的提示牌。餐廳工作人員說,當前大部分顧客會主動使用公筷,分餐而食。為避免客人混淆,餐廳還特意配備了紅黑兩種顏色的筷子,紅色是公筷,黑色是個人進食筷,更加便于顧客使用。
倡導文明餐桌,一句溫馨提醒往往能帶來不一樣的效果。記者看到,該餐廳每張餐桌旁都貼有抵制餐桌浪費的提示牌,墻上也有倡導“光盤行動”的宣傳海報。酒店還在門口的LED屏幕上滾動播放“光盤行動”“公勺公筷”宣傳語,引導食客文明用餐。
餐廳后廚作為餐飲消費的后端環節,每天要處理大量食材,要從源頭上杜絕浪費,后廚也得念好“節約經”。酒店后廚廚師長說,他們日常會嚴格要求按需采購、物盡其用,在食材采購環節做好精細化管理,一些浪費在很大程度就能避免。
一張餐桌體現一方文明。走訪中,市場監管執法人員也對餐館和酒店餐廳的證照資質、人員健康證、進貨臺賬管理等進行了檢查,未發現違法違規行為。(廈門文明網 廈門日報記者 陳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