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龍巖永定區金砂鎮的菜攤火了。菜攤不大,卻很特別。攤位前,20多個菜籃子碼成一排,不稱重、不討價還價,也無人照看,拿菜放錢全憑自覺。每天早上,攤主邱美英從菜地里把菜摘出、洗凈、捆好,放進菜攤、標上價格,就去忙別的事了。等到傍晚來點收菜錢,不僅該給的錢不會少給,還經常多出一點來。(9月12日 澎湃新聞)
這個無人售賣的菜攤,之所以能存在25年,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攤主和買家都享受到了因為講誠信給自己帶來的好處。攤主講誠信,將菜洗得凈、分量足,買家愿意買,而且不用照看菜攤,耽不著干其他的活;買家講誠信,拿菜放錢全憑自覺,而且因為對攤主知根知底,能就近買到放心菜。但反過來講,如果攤主賣得菜不好、短斤少兩,買主可能買一次兩次就不再光顧菜攤了;如果買家拿了菜而不放錢,長此以往,攤主也不會把菜攤一直擺在這里,附近的居民買菜就會變得不方便。可見,講誠信的結果是雙贏,不講誠信是雙輸。
實際上,近年來,這種無人售賣的菜攤、瓜攤,無人售賣的花店等在各地并不鮮見。每一次出現總能引起媒體的關注和人們的贊嘆。之所以能引起關注和贊嘆,是因為過去曾有那么一段時間,因為一些人的誠信缺失、道德滑坡,造成社會上坑蒙拐騙、假冒偽劣盛行,敗壞了社會風氣,許多人都嘗到過誠信缺失的苦果,當“無人售賣”這樣的誠信美德事件出現,自然令人振奮、格外關注,并由衷地發出贊嘆贊美之聲。這是人們發自內心地對誠信美德的贊美,是人們對誠信的期待和崇尚。
管子曰:“非誠賈不得食于賈,非誠工不得食于工,非誠農不得食于農,非信士不得立于朝。”大意是說不論從事商、工、農、政哪一種行業,都要講誠信,否則,就不要以此謀生。人不信不立,事不誠不行。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一,也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點內容。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大誠信社會建設的力度,出臺了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等制度和辦法,人們的誠信意識和素質得到不斷提升。一定意義上,無人售賣攤、店的出現是誠信社會建設成果的直接體現,是值得人們學習的誠信建設范本。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建設誠信社會,每一個人既是受益者,也是建設者。各地在推進誠信社會建設的過程中,既要大力宣傳誠信和建設誠信社會的重要意義,也要積極宣傳 “無人售賣”等誠信范本和典型的宣傳,讓人們切實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性,進而在人與人之間涌現出更多的誠信雙向奔赴,讓誠信之花開遍中華大地。(臺江區委文明辦 李思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