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鷺鷹、聶農一家。(受訪者 供圖)
事業上,他們是一起打拼的好搭檔,把雕塑事業干得紅紅火火;生活中,他們是同甘共苦的好伙伴,一起從事公益,播撒愛心。結婚多年,王鷺鷹、聶農夫妻倆一直保持著相互欣賞、尊重、扶持的關系,把小家經營得幸福又溫馨。他們的家庭獲評廈門市第二屆文明家庭。
堅定目標
一起創業共渡難關
在海滄區的不少公園、景點里,都能看到王鷺鷹的雕塑作品。這些年,他先后被授予首屆“海滄工匠”、“廈門市工藝美術大師”、福建省雕塑大師等榮譽稱號。王鷺鷹說,這些成績的取得,都離不開妻子聶農的支持。
王鷺鷹從小便鐘情于雕塑。大學畢業一年后,他不顧家人的反對,辭掉收入頗豐的穩定工作,開辦了雕塑創作工作室。當時,還是他女朋友的聶農堅定地支持他追求藝術夢想。
最初,王鷺鷹的作品無人問津。為了能支撐自己的藝術創作,他開過摩的,擺過地攤。聶農把自己打工賺的錢交給他,補貼他的創作費用。盡管王鷺鷹一再拒絕,但聶農堅定地陪他走過了最困難的時期。
事業漸有起色后,王鷺鷹和聶農的感情也修成正果。結婚后,聶農辭去了原來的外貿工作,與丈夫一起創業。他們注冊成立了公司,聶農全身心幫助丈夫搭建業務網絡,處理辦公后勤等工作,讓王鷺鷹能夠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創作中。王鷺鷹先后創作出“人間百態”雕塑作品、“站立的文字”系列雕塑作品等,受到關注和好評。
公益授課
向孩子傳遞藝術之美
王鷺鷹和聶農都出身于農民家庭,他們倍加珍惜今天的生活,并產生回饋社會、傳遞愛心的想法。
早在2010年,王鷺鷹就發揮所長,為女兒上學的幼兒園開設公益泥塑課堂,帶小朋友玩泥,陶冶藝術情操。隨著學校間的口口相傳,邀請王鷺鷹去上公益課的學校越來越多,聶農支持他,和他一起服務社會。
這些年,王鷺鷹在金安小學、東孚中學等許多學校組建了“鷺鷹雕塑藝術坊”, 為孩子們義務授課,培養孩子們的藝術素養。他向孩子們傳遞“生活無處不藝術”的理念,鼓勵他們大膽創作,用陶藝、繪畫,甚至顛覆傳統的方法去展現自己心中的藝術想法。聶農心思細膩,會幫王鷺鷹做活動方案,幫他總結授課中的不足,教他怎么和孩子們相處,用孩子們聽得懂、喜歡聽的語言去授課。王鷺鷹平均每年授課三四百課時,所到之處均深受孩子歡迎。
此外,他們還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把藝術創作收入累計20余萬元捐助給急需幫助的群體;發起“變廢為寶”行動,制作環保主題雕塑,用義賣方式資助天竺社區重病少年;雕琢“莫蘭蒂”臺風后倒伏的樹干樹枝,傳遞綠色環保理念……
平日里,王鷺鷹的父母體恤他們夫妻倆創業不容易,幫忙做家務帶小孩,做兩人的堅強后盾。王鷺鷹和聶農為一雙兒女樹立自立自強、助人為樂的好榜樣,尊重孩子的個性,引導他們專注于感興趣的事。他們一家人互敬友愛,其樂融融。(廈門文明網 廈門日報記者 衛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