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10月9日訊 全國助殘日,把“愛”裝進殘友心里;學雷鋒月,讓人人可學奉獻愛心;重陽節,將敬老愛老送到老人身邊......5月以來,連江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在各所(站)如火如荼地開展,既傳播了正能量,又滿足了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這是連江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常態化開展的縮影。
目前,連江不僅實現了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縣域全覆蓋,還讓陣地資源整合到位、中心機制建設到位、服務群眾精準到位,全面打通宣傳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讓幸福連江的成色更足。
新時代文明實踐·電力直播間
建陣地
縣域全覆蓋資源大融合
參觀、聽課、排練……連江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吸引了不少志愿者朋友前來“打卡”。近期,連江谷雨公益志愿者每天都到中心跳操,“除了我之外,還有很多隊員過來,這樣更有跳操的氛圍。”
讓志愿者感受更深的還有,連江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上墻的內容既有新思想,也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有本土文化元素。在館內參觀,不僅愉悅放松,還能浸潤心靈。偶爾,遇到實踐中心在開展活動,他們也有幸參與。
連江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整合全縣各類志愿公益團隊資源,打造了理論宣講、教育服務、健身體育服務等“七大平臺”為一體的縣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目前,中心入駐有連江文藝輕騎兵、谷雨公益、黃岐四海環保志愿服務隊、愛心協會、丫好小記者等多家社會公益組織,每月定期開展文藝匯演、凈灘行動、公益義診等活動,為群眾送文化、送健康。
縣城有實踐中心,鎮、村(社區)也分別設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讓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向基層延伸,實現群眾在哪里,陣地就建到哪里。
無論是中心,還是所、站、示范點,連江在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時,不搞千篇一律的“樣板房”,全力探索一鎮一特色,一村一品牌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典型。
琯頭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主打“僑鄉”品牌,以省級非遺項目“十番古樂”傳承、發展為特色,推動文明實踐與僑鄉文化、非遺文化交相輝映。天竹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充分融合畬族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以實踐站為支點積極開展群眾性民族文化活動,將文明新風吹進村民心田。新時代文明實踐?電力直播間,通過“直播”模式,讓非遺技藝以年輕姿態呈現在公眾面前,吸引年輕用戶觀看。
《閩山閩水物華新——習近平福建足跡》讀書分享會
傳思想
新思想“飛入尋常百姓家”
傳思想、種信仰,是新時代文明實踐的首要任務。
你看!連江縣文藝輕騎兵總隊帶領著16支鄉鎮、村(社區)文藝輕騎兵隊伍將一場場文藝表演送到村里,通過舞蹈、快板等形式,向群眾傳播新思想、新理論。
你聽!《定海鮮》《福連江》一首首原創歌曲調悠揚、歌詞生動,將老百姓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熱情向往、對黨的無限熱愛融入婉轉動聽的旋律中。
在新思想的宣講和傳播中,連江努力創新方式方法,讓理論宣講上“接天線”下“接地氣”,既講“普通話”又講“地方話”。
除了開展各類生動的宣講外,在《閩山閩水物華新——習近平福建足跡》讀書分享會上,邀請社會各界代表共讀一本書,分享讀書感受,讓書香浸潤心靈,營造良好氛圍。同時,通過快板、三句半等方言傳遞黨的聲音。
利群眾
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精準化服務
新時代文明實踐以打通宣傳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為工作目標。如何更好地服務群眾?連江給出的答案是,群眾在哪里,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就送到哪里;群眾需要什么,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就開展什么。
圍繞青少年健康快樂成長的需求,連江適時將“親子學雷鋒”和“新時代少年?志愿講解員”特色項目,搬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內,并策劃推出各類富有特色的少年兒童文明實踐活動。
東北街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推出了“愛心超市+積分卡”激勵模式。志愿者在換購點內,可以憑“志愿服務積分卡”上的志愿服務時長積分,兌換日常藥品、衛生紙、洗潔精等生活用品。
連江琯頭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組織村級文藝輕騎兵編排移風易俗文藝節目,到村民家中免費演出,把“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的文明理念送入千家萬戶。
苔菉鎮琇邦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探索居民志愿服務積分制,將人居環境整治、疫情防控、助學幫困、安全生產等內容納入積分管理。志愿者參與活動滿10次以上,便可憑積分兌換相應紀念品用于收藏。
一個個文明實踐陣地讓群眾隨時汲取知識、學習技能、陶冶心靈。在連江,新時代文明實踐讓文明新風吹遍大地,浸潤百姓心田。(連江縣委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