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安居小區銀發志愿者身穿紅馬甲、手持小喇叭,忙碌在防疫一線
福州市馬尾區羅星街道新港社區以“‘鄰’心聚力一家親社區治理一條心”為目標,用好“一長五員”,打造“黨建引領,社工、社會組織、共建單位等社會力量和社區居民多元參與、共同治理”的工作格局,創建“無疫社區”,全力為居民提供暖心服務,守護百姓健康。
“老大哥,這是愛心企業送來的金湯佛跳墻,熱一下就可以吃。”16日上午,在新港社區易安居小區5號樓,銀發志愿者王玉平和夏新民上門看望高齡老人王惠禮。
王惠禮說:“我下午才知道,這是福建川福食品有限公司送給抗疫志愿者們的,他們把收到的佛跳墻分給了社區高齡老人、困難群眾,把愛心傳遞下去。這讓我非常感動。”
“我們這里是暖心社區,正在凝聚各方力量,創建‘無疫社區’。”新港社區黨委書記連鏞說,“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責任人,我們實施黨建引領,發動各方力量,通過入戶、微信群等引導居民守好自己,人人參與、人人盡責,提升‘無疫社區’創建水平。”
在易安居小區,一群銀發志愿者身穿紅馬甲、手持小喇叭,忙碌在防疫一線。銀發志愿者團隊由王玉平、方昌斌等10人組建,無論是核酸采樣,還是文明創建、治安巡邏,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們的身影。
小區居民看在眼里,都積極配合各項防疫工作。王玉平說:“比起醫護人員,我們的付出不算什么。‘老有所為,余熱生輝’,這是我們這支銀發志愿者隊伍的心聲。”
新港社區面積2.6平方公里,有4個小區、8000多人。易安居小區黨支部書記任美霞說,結合實際情況,社區實施黨建引領,夯實自治基礎,在“百戶固定法”基礎上,推行由黨小組長、包片成員、業委會成員、樓宇聯絡員、熱心人員、安保人員組成的“一長五員”工作模式。方昌斌被居民推選為黨小組長,“一長五員”是小區疫情防控“平時六大員,戰時八大組”的重要力量,成為社區與居民溝通的重要橋梁。
新港社區緊挨東南亞最大的水產品交易市場,轄區內注冊企業有2000多家,還有600多家商戶,疫情防控工作量大。為此,社區發動力量成立13支志愿者服務隊,還發動共建單位黨員把好小區的門、管好小區的人、辦好小區的事。
在此次社區疫情防控中,馬尾區以“無疫社區”創建為抓手,部署成立疫情防控臨時黨委1個、臨時黨支部252個,推動各方力量下沉。其中,馬尾區紀委監委每日抽調人手支援新港社區。
黨員志愿者熊舒悅說,他們與社區共同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小朋友,來,測一下體溫,真乖。”每當有孩子出入時,熊舒悅總是彎下腰,溫柔地溝通。
連鏞說,當前,新港社區將大網格劃分為微網格,重點做好小區卡口管理、6本臺賬人員核查等工作,實行“小單元”作戰,從嚴從細筑牢疫情防控屏障。下一步,將繼續用好各方資源,推進“無疫社區”創建,同時打造社區“智治”平臺,提升疫情防控水平,實現基層綜治工作有機制、有陣地、有隊伍、有保障、有實效。“現在易安居是三星級平安小區。我們將在更多小區推廣易安居做法,讓社區居民生活既舒心又安全。”
(馬尾區委文明辦 福州日報社新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