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成都高新區,一群孩子的建議正在改變城市的很多細節。過去幾年,高新區連續舉辦了4屆“紅領巾小提案”征集活動,通過小提案的實施,城市建設和社區治理中引入了更多少年兒童視角,少先隊也在有趣而充實的社會實踐中凸顯了“實踐育人”的功能。(來源:中國青年報)
看似“小提案”,實則“大民生”。在少先隊員建議下,校門口的一座公交站增設了頂棚,等車的家長和孩子不再被日曬雨淋;同樣因為一項“紅領巾小提案”,一座島上的設施進行改進,在那里棲息繁衍的鳥類得到保護……相較于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專家學者的“大提案”,紅領巾的“小提案”雖輸在成人視角的“高度”,卻贏在孩童視角的“溫度”。
于城市而言,“高度”決定發展,“溫度”決定生活,兩者缺一不可。因此,城市建設和管理決不能只有一個視角,一個聲音,政府部門要學會放心身段、傾聽民聲。從某種程度上說,紅領巾的視角就是千千萬萬家庭的視角,讓紅領巾參與提案,就是間接引導全體市民參與共建。完善制度設計,讓“紅領巾提案”成為常態。要暢通收集渠道,持續舉辦征集活動,適當予以精神和物質獎勵,讓更多孩子參與提案、愛上提案;要認真審核把關,優化評選程序,追求質量,不求數量,確保“好提案”一個不漏。值得注意的是,“紅領巾提案”要遵循自愿原則,鼓勵宣傳動員,但決不能搞“攤派式”“指令性”征集,讓“好事”變“負擔”。
推動落實整改,讓“紅領巾提案”夢想成真。創建文明城市勿以“善小”而不為,“小小提案”往往更重細節,更懂生活,也更加溫暖。“紅領巾提案”征集部門要建立“提案清單”,在提案落實上形成工作閉環,督促相關職能部門密切配合、緊抓整改,并在媒體上定期張榜公布提案落實進度。畢竟,給孩子最大的鼓勵是尊重他們的建議,最好的獎勵是讓一個個“小小夢想”照進現實。
“紅領巾提案”不失為一個有益的探索。通過“小手拉大手”,不僅能夠幫助孩子樹立主人翁意識,還能帶動家長一起找問題、想辦法,不斷提升市民對城市建設管理的參與度和滿意度。從“紅領巾提案”出發,各地還應該多多探索“銀發提案”“巾幗提案”“民工提案”,總而言之,城市建設與管理需要查看不同的“文明視角”,傾聽不同的“文明呼聲”,動員一切社會力量形成共建合力。(南平市委文明辦 吳利武)